-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 一.修订过程 2007年1月成立修订组 2008年3月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4月规范初稿 2008年8月规范讨论稿 2009年6月修订问题研究 2009年7月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9年10月规范试设计 2009年11月规范送审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 2010年6月规范报批 二 . 修订原则 适当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 适当提高抗禦灾害的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完善耐久性设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加强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协调 反映科研成果、工程经验,参考国际标准 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三.主要修订内容 1. 补充“结构方案”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灾能力。 2.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应力设计、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设计等内容。 3.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值加以控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以环境等级、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的定性方法表达。 6.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规定。 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8. 为方便设计、施工,提出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和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9.提出间接作用-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的原则。 10.对结构侧移的二阶(P -Δ)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 12. 调整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任意截面”及非常用截面移至附录表达。 13. 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完善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二阶(P -δ )效应。 14. 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安全儲备。 15. 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内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6. 修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双向预应力的有利影响,提高抗冲切承载力。 17. 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值减少。 18. 考虑耐久性,适当调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19.提出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考虑机械锚固、机械接头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及连接。 20.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相对稍有提高。 21.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头以减短、简化锚固配筋的形式。 22.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23.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24.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25.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求。 26.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 27.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设计规定。 28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后期工作 征求意见分析处理(1500条以上) 试设计比较(8种形式,10亇工程) 审查会纪要(意见60条以上) 报批报告、报批稿 校清样、出版发行 规范宣讲 配套工作 设计规范培訓教材 混凝土结构教科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指南 设计程序(软件)及设计实例 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讨论 混凝土结构规范科研课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科研报告集(四) 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发展展望 1 混凝土结构是试验学科,以试验为基础的分析研究是发展的动力。即使计算机模拟试验,参数取值及验证也离不了试验。 2 试验方法标准正在编制,包括:科研探索、理论验证、产品检验、原位加载、结构监测……,试验研究范围将扩大。 3 试验分析参数(各种强度、弹性模量、本构关系…)的合理取值。 4 试验模拟原则:试验形式由构件-组件-结构发展;构造措施宜大比例试件。 5 提倡原创性的科研;避免科研选题盲目性及低水平重复。 6 开拓结构防灾性研究,通过后期加载探讨构件解体-结构倒塌的规律。 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的发展 7 结合工程进行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计算模型的验证、探讨。 8 利用混凝土力学(多轴强度准则) 开发约束混凝土的巨大潜力。 9 提倡先分析后试验,多分析少试检;提高分析水平,控制试验数量。 10 研究应深入,应用须浅出;杜绝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不良倾向。 11 避免一言堂,提倡不同观奌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12 解决一些问题,发现更多的待决问题--学科尚有很大发展余地。 对混凝土结构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