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的ct表现74657.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出血及脑梗死的CT表现 龚文涛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 常见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病因: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发病部位:一般以大脑中动脉闭塞多见,其次为大脑后、大脑前动脉及小脑的主要动脉闭塞,引起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 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者。 常于休息或睡眠发病。 病理和临床表现 梗死发生后4~6h脑组织发生缺血与水肿,继而脑组织出现坏死。1~2W后脑水肿逐渐减轻,坏死脑组织液化,梗死区出现吞噬细胞浸润,清除坏死组织,同时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8~10W后形成含液体的囊腔即(软化灶)。少数缺血性脑梗死在发病24~48h后可因再灌注而发生梗死区内出血,转为出血性梗死。 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小脑和脑干梗死时常有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呛咳等。 脑梗死过程病理与CT表现对照 ◇缺血期:4~6h 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大体病理上无改变。CT诊断容易漏诊。 ◇坏死、吞噬期 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坏死,吞噬细胞浸润; 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 12~24h,细胞坏死,但梗塞部分难以与正常脑实质区分 ◇液化期:1~2m 形成含液体的囊腔。 CT平扫征象 脑梗死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部分早期脑梗死征象 ◇灰白质界限消失 ◇脑组织密度减低 ◇动脉致密征——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较大动脉某一段,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密度增高。 ◇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早期可出现岛带区(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 梗死后2~3周 占位效应:脑梗死后2~1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时可有占位效应,但相对较轻,一般见于梗死区广的病例。表现为通车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偶尔可见脑疝征象。小的梗死一般无占位。如果占位超过1个月,应注意有无肿瘤可能。 脑萎缩:脑梗死相邻部位的脑室、脑池或脑沟扩大,患侧半球变小,中线结构移向患侧。一般在脑梗死1个月才出现,但小梗死不明显。 增强扫描: 脑梗死后可出现强化,大多数为不均匀强化,表现为脑回状、条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偶尔为均匀强化。梗死区强化示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所致。 鉴别诊断: 脑梗死在CT或MRI上表现不典型时,应注意与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及脱髓鞘病等相鉴别,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①早期脑梗死(<6小时)MRI能显示,CT显示有困难 ②显示幕下脑梗死MRI优于CT 腔隙性脑梗死 是脑穿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 病因: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和丘脑区、脑干、小脑,可多发 病理和临床 病理改变为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约1个月形成软化灶,腔隙灶直径5~15mm,大于10mm者有时称为巨腔隙灶。 临床表现:有轻偏瘫,偏身感觉异常或障碍等局限性症状。 梗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CT表现: 平扫: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直径5~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 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灶,同时出现病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局部萎缩性变化。 增强:梗死后3天~1个月可发生均匀或不规则形斑片状强化,第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再强化,并难于其它原因导致的软化灶相鉴别。 脑出血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绝大多数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男女发病相近,多见于50岁以上成人,示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占脑血管病首位。 脑出血病理改变 1、超急性期(≤6h):血肿内红细胞完整,主要含氧合血红蛋白,3h后出现灶周 水肿。 2、急性期(7-72h):血凝块形成,红细胞明显脱水、萎缩,棘突红细胞形成,氧 合血红蛋白逐渐变为脱氧血红蛋白,灶周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3、亚急性期(3d-2w):亚急性早期(3-6d)从血肿的外周向中心发展,红细胞内的脱氧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亚急性晚期(1-2w)红细胞皱缩、溶解,正铁血红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血肿周围出现炎症反应,有巨噬细胞沉积,灶周水肿、占位效应减轻。 4、慢性期(2w):血块周围水肿消失,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巨噬细胞内含有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坏死组织被清除,缺损部分由胶质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瘢痕;血肿小可填充,血肿大则遗留囊腔,成为囊变期。血红蛋白产物可长久残留于瘢痕组织中,使该组织呈棕黄色。 CT表现: 急性期(包括超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高密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