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之晚二叠世-三叠纪构造演变.pptVIP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之晚二叠世-三叠纪构造演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ugisaki, 1976 Lithos,9:17-30 Θ = SiO2 – 47(Na2O + K2O)/ Al2O3 质量百分数 分子百分数 印支期缩短率、缩短量、 褶皱变形所需时间与线应变速率 地区 华南西部 华南中部 华南东部 东北地区 经度 103.5°E 112.5°E 115°E 124°E 统计长度(km) 1000 1000 1000 1125 褶皱平均翼角 30.8° 37° 60° 50.7° (数据量) (352) (402) (628) (200) 缩短率(%) 14.13 20.18 50.0 36.69 缩短量(km) 141.3 201.8 500 413 缩短速度(cm/a) 6.7 6.7 5.8 4.9 所需的变形时间 Ma 2.1 3.0 8.6 8.4 应变速率ε 1/s 2.13×10-15 2.13×10-15 1.84×10-15 1.39×10-15 沉积盖层变形量大,流变作用 印 支 期 中国各陆块朝NE向运移 位于特提斯洋北缘 近东西向山脉(实际为NWW) P2-T2北方为陆地,南方浅海面积大 T3大盆地、低山丘陵、河湖沉积 印支期构造的动力学机制 特提斯洋中 部分地块朝东北方向运移 西半球开始张裂 Atlantic Ocean begin to open 印 支 期 矿 产 与蛇绿岩套相关的铬铁矿 与高压变质相关的兰闪石石棉 膏盐矿床 中、小型内生金属矿床 * * * * * * * * * * * * * * * * * * * * 湖北麻城木兰山兰闪石片岩 静压实验 柯石英 差应力实验 P:1.3 GPa T: 950-1000°C Δσ:1.5-1.67 GPa ε:75-81% 石英 → 柯石英 深度 ~50km 周永胜等,2005 柯石英榴辉岩、石英榴辉岩 与兰闪石片岩的分布 3D-ind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ision zones in Chinese continent , for Qinling - Dabie 中朝 扬子 中朝 扬子 诸城-青岛剖面 东秦岭剖面 Hida外带榴辉岩 Hida外带兰闪石片麻岩 Hida 相当于中朝板块 相当于扬子板块 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长期缺乏证据) 水涛等(1986,1987)认为绍兴-江山碰撞带是从晋宁期开始,向西南逐步闭合的; 孙明志等(1990)提出绍兴-十万大山带是不同时期分阶段闭合的,晋宁期在绍兴-江山段,早古生代末期在中段(武功山一带),印支期在西南段(十万大山一带) 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菲律宾海板块下插板片 琉球 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T 皖南-九岭NP碰撞带 东海 许靖华(1980,1987)首先提出存在绍兴-江山碰撞带的观点 江西九岭-皖南地块在绿片岩系和沉积岩系的界线附近仰冲到下扬子地块之上? 在安徽蓝田一带出现“构造窗”? 把原来所定的中、新元古代的绿片岩系(过去广义的板溪系)统统都划为印支期的产物? 称华南是造山带,造山作用时间可以从三叠纪延续到白垩纪等 ? 多数学者不同意其上述具体的构造模式,与野外地质现象不吻合 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武功山-十万大山一带具有挤压-走滑的特征,沿该带及其两侧的近南北向张剪性断裂,形成许多同碰撞期花岗岩侵入 云开地块的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发生褶皱与断裂,遂与扬子和华夏板块一起完成碰撞、拼合(丘元禧等,1993),上三叠统不整合覆盖在中三叠统及其以下的褶皱地层之上 43个同构造碰撞型花岗岩的K-Ar、U-Pb法年龄主要集中在290~221 Ma,同期火山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方清浩等,1988;王庆权等,1989; 廖庆康,1991)。 板块缩短速度,浙西地区(12件样品)为4.9 cm/a, 十万大山附近的两广地区(98件样品)为6.0 cm/a。 三、印支期板内变形 构成统一应力场 李四光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