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岭土 泥岩 黏土 钙质泥岩 黑色泥岩 硅质泥岩 泥质页岩 炭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 黑色页岩 第六节 泥质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泥质沉积物沉积之后,经成岩作用,无论在成分上、结构上及构造上均有极大变化,而且也涉及到许多矿床如石油的形成及运移。泥质岩中的成岩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作用和变化。 一、压实作用 二、粘土矿物的变化 三、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一、压实作用 新沉积的粘土矿物(多为片状)沉积物,呈絮凝团,孔隙度可达70%,孔隙中饱含着自由水。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在上伏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通过质点重新排列(使片状质点趋于平行排列)、变形或破裂,孔隙水不断排出,原始粘土沉积物孔隙度大大降低,体积缩小,最后被压实固结成为粘土岩,所以它要比砂岩更易压实。 压实作用是泥质岩中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在泥质岩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孔隙减小、排出水和矿物定向排列,也就是说它不仅使泥质沉积物固结成岩,而且使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物性都发生变化。 粘土沉积物在被压实的过程中,孔隙度的减小和埋深的增加并非直线关系。埋深在300—500m以内,粘土物质中所饱含的孔隙水很容易排出,故在这个深度范围内,孔隙度急剧降低;埋深大于500m时,孔隙度降低显著变慢。原因是大量孔隙水排出后,孔隙度再继续降低就要靠排出与粘土物质结合紧密的层间水和结构水来实现。 随着深度的增加,层间水和结构水的排出将愈来愈困难。因此,当埋深在2000m时,孔隙度为10%—15%左右;埋深达4000m,孔隙度仍为5%—10%;至6000m时,孔隙度为3%—3.5%。 这种变化往往是有一定规律,反映着成岩强度的变化。例如韦弗测定了美国各个地质时代泥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发现地质时代愈老,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增加,而高岭石和蒙脱石则相应地减少,这反映了泥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在埋藏成岩作用中的主要变化趋势。 二、粘土矿物的变化 粘土矿物是一个多敏感性的矿物,它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压力的加大、地温的增高和物理化学环境(Ph、离子浓度)的变化,使粘土矿物的层间水、结构水以及层间阳离子移出,都会使粘土矿物晶体结构与成分产生变化,即粘土矿物的转化。 压实作用进行的同时,随着埋深的加大,压力和地温的增高,以及粘土矿物层间水的释放和层间阳离子的移出,粘土矿物之间将发生转化作用。粘土矿物在粘土岩中的分布随地质时代的新老而异,地质时代的新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埋深和成岩作用的强弱,因而也就反映了粘土矿物在埋藏和成岩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浅埋藏条件下,粘土矿物可出现高岭石和蒙脱石;而深埋藏条件下,这些矿物消失而转化成伊利石和绿泥石。 1.高岭石的转化 2.蒙脱石的转化 3.伊利石和绿泥石的转化 4.混层粘土矿物的转化 1.高岭石的转化 高岭石类的粘土矿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转化趋势是转变为蒙脱石、伊利石或绿泥石。这种转化,主要受埋藏深度(温度、压力)和介质的地球化学环境(pH值、离子浓度)的控制,而且还会出现一系列过渡产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随着埋深的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大,高岭石即向结构有序度较高的同族矿物—地开石转化。一般认为高岭石消失的最大温度区间为80—140℃,通常为90—110℃,地开石形成所需要的温度为110—160℃。从理论上讲,高岭石随埋深和地温增加可向同族矿物的珍珠陶土转化。由于高岭石往往受转化温度范围和介质条件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这种转化之前即行消失。 深部钻探资料表明,高岭石转化消失的深度区间可从数百米至数千米,温度区间也较大。这说明高岭石的稳定性并非严格地受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与介质的地球化学环境即pH值及离子浓度有关。在酸性介质中,高岭石保持稳定,若pH值增大,高岭石的稳定性减小,若有K+离子存在,则转化为伊利石;若有Ca2+,Mg2+,Na+离子存在,则转化为蒙脱石或绿泥石。 2.蒙脱石的转化 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实验研究也证明,温度在100—130℃,K+与H+比率接近正常海水时,蒙脱石失去层间水而向伊利石转化。但蒙脱石不能简单地通过离子交换转变成伊利石,原因是蒙脱石是一种典型的以水合阳离子及水分子作为层间物的3:1型粘土矿物,随着埋深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加大,蒙脱石将有一部分层间水脱出,造成了某些层间塌陷,导致了晶格的重新排列和碱性阳离子的吸附,首先形成蒙脱石—伊利石混层矿物,进而转变为伊利石。 蒙脱石在转化过程中,如果有Fe2+ ,Mg2+离子存在,则首先转化为蒙脱石—绿泥石混层,进而再转化为绿泥石。 必须指出,蒙脱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化的重要条件是孔隙水为碱性介质,如果孔隙水为酸性,蒙脱石则将向高岭石转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那科机器人DCS双重安全性检查功能说明书FANUC.pdf VIP
-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数字化智能工厂AI大模型数智平台建设方案.pptx VIP
- 肝性脑病ppt课件ppt课件.pptx VIP
- 定位器原理及故障处理课件.ppt VIP
- 旅游大类《服务礼仪》 填空题试卷一.docx VIP
- 小学部编版古诗词必备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8)-北师大版 20张.ppt VIP
- 旅游大类《服务礼仪》简答题试卷一.docx VIP
- 重点项目施工组织专项方案高压旋喷桩内插型钢.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