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 1 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适应性强 2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3 材料供应比较方便 4 施工速度快 5 易于修缮、搬迁 * 为什么采用木构架? 为什么现在被新材料取代?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灵活分隔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易遭火灾 白蚁、受潮易朽 难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需求 破坏生态 * 中国古典建筑的价值 结构体系完善,构造规范严密,类型丰富,可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 有极大的生命力 东方建筑体系的始祖 独特的建筑风格 独特的建筑设计理论 (主要建筑著书有:《考工记》、《营造法式》、 《工程做法》 、《梓人造制》、《鲁班经》、《木经》、《园冶》等) * 中国建筑的类型特征 20世纪初以前的历史上的中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属于东亚建筑体系 东亚建筑体系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更具有起源性和中心性的特征,而且它还具有造型、结构和地域风格上的多样性。日本、朝鲜半、越南 它们的传统建筑是受到中国建筑影响的。 * 中国明代 * 庆州佛国寺 * 日本 法隆寺 * 越南 顺化王宫 * 岭南民居 * 山西民居 * 苏州民居 * 吐鲁番 清真寺 * 中国建筑的特征 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构架制之结构原则 以斗拱为结构关键 外部轮廓形式特异 * 与西方建筑不同的方面 不求原物长存的观念 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约束 建筑布局重视等级与规制 建筑艺术与技术依靠师徒传承,不依赖于书面传承 * 艺术特征 1. 翼展的屋顶造型:“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 2.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 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 的木刻造型:前廊(阴影)、勾栏、门窗、格扇 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深似海 * 艺术特征 5.建筑色彩的施用:白色台基、黄色(绿色、蓝色)屋瓦、檐下彩绘(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 6.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对称式;二、自由多变式 7.在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仿木石结构,违反了石材的特征) * 建筑特征 刘敦桢 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梁思成:墙倒屋不塌) 对于各种气候条件的充适应性 具有一定的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作用,主要是木结构,及斗拱,可能对地震水平推力所产生的内应力,有一定的缓解、释放的作用 材料供应比较方便 * * * * * * * * * * * * * * * * * * * * 举折(宋):屋顶曲面的工程作法,先举后折,坡度平缓。 举架(清):屋顶曲面的工程作法,坡度平缓。 3 屋架结构 * * * 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攒尖顶: 等级较高的用重檐: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 4 屋顶种类 * * * 5.台基(阶基) 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 台阶 :建筑外型的显著轮廓 * 2007-02 《中外建筑史》 * * 6。色彩及装饰 * * * * *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 1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 ① 抬梁式(叠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 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特点: 梁是受弯构件;用材较大;空间可做得大;空间相对灵活 * ② 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 穿斗式檩柱结构体系特点: 以小材代替了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材;增加了构造的灵活; 整体刚性好 * ③井干式 用天然原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梁檩枋椽柱 斗拱昂翘升 2 大木作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 * * 角柱升起:柱的高度由当心间的平柱,向两端的角柱逐间增高。相邻两柱升起2寸,可依间宽加减。 * 侧脚:檐柱柱脚处微出向外。正面柱侧脚为柱高的1%,侧面柱侧脚为柱高的0.8%。 * 梭柱:柱子上端卷杀,上梭柱,上下端均卷杀,上下梭。柱分三段,以上端做三瓣卷杀,至上径比栌斗周边大出4分时,作覆盆形收束。 *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艺术加工的方法。 *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殿身内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