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中国铁娘子:吴仪 菲律宾总统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 2 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3 共同命运和合作奖励 4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在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最早证明:“我们”与“他们”的区分导致很大的敌意。1954年夏天,谢里夫和他的同事们带着两组男孩去了位于俄克拉荷马的罗伯斯洞穴州立公园举行夏令营。这两组男孩分别被命名为“老鹰队”和“响尾蛇队”。每组人有自己的营地,并在这里进行一些活动,例如徒步旅行、游泳、共同准备饭。这样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然后把两个小组的孩子放在一起,并让他们完成一系列的竞争性的活动,像篮球、足球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从一开始,两个组的竞争就变得激烈起来,他们烧毁组旗,争夺营地,一场几乎是混乱的抢夺食物的战争也爆发了,怎样能够减少他们之间的敌意呢? 相互依赖的重要性 研究者们尝试了一种宣传方法,就是互相称赞,结果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研究者们试图在非竞争的条件下把他们组织起来看电影,也没有起作用。当这些男孩在一起看电影时,他们之间的敌意依然在沸腾。最后研究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用一些分享共同目标的合作性行为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实验者们故意使得野营的卡车出故障,两组中的男孩不得不共同把车推上那座陡峭的山坡,在面对面依赖时,敌意消失了。事实上孩子们通过团体合作开始成为了好朋友。 友谊能减少偏见:在每一个国家,被试被要求表明他们对一个特指的少数民族成员的态度。被试还被要求提供他们与来自其他国籍、种族、信仰、文化或社会阶层的人接触类型的信息 。被试是其他群体成员的朋友吗?是邻居吗?是同事吗?研究结果非常戏剧化。当人们报告他们自己与群体外的成员为朋友时,他们表现出了较低程度的偏见。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法 又叫自我评定法,它是根据人们对一定态度对象的陈述(这些陈述通常被编制在一张量表上)进行自我评定而反映其态度的方法。 1)如今,在解释智力和社会问题上,妇女应该多承担些领导责任。 2)女人酗酒比男人还要糟糕。 3)妇女开火车和男人补袜子都是荒谬的。 4)现代女孩与现代男孩一样有支配自由的权利。 (二)投射法 这是利用某些刺激引起被试的自由联想,从而间接地推断出被试态度的一种方法。 1、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 这是墨里设计的一种方法。做法是向被试出示几张图片,然后要他凭自己的想象编一段故事,并要求说明:(1)图中所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情境;(2)这种情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演变下去会有什么结果;(4)个人有什么感想。这样,被试在编故事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态度糅合进去,而测试者则经过分析而得知其态度。 2、造句测验 这是根据测验的目的,事先准备若干未完成的句子,或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让被试完成,然后从中分析被试有关态度的方法。 (三)行为反应测量 这是通过观测分析人们的外显行为去推断人态度的一种方法。 此法中最主要的是行为距离法。即通过观察人在交往过程中的接近程度和亲切表现来研究人的态度,包括身体距离、目光接触、紧张程度、时间久暂等方面。如果身体距离近、目光接触频繁、交往轻松、时间较久,就表明两者之间有肯定的态度,反之,则是否定的态度。 第五节 偏见 三、偏见的消除 1、消除刻板印象。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4、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所以: 表面看来不是用于说服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采取单面说服(即只呈现有利于你的立场的观点)好,还是双面说服好(即同时支持和反对你言场的观点)更好? 一般而言,假如你确定能驳斥相反观点,那么双面说服更有效 是在持相反立场的人提出其观点之前还是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更好? 如果两种观点是紧接着提出的,最好先提,因为人们改变心意要有一段时间耽搁。“初始效应” 。 但是如果不同论点提出的时间有一段延迟,那么最好是最后提出你的观点。 “崭新效应” 。 (三)对谁说:听众的性质(Factors of persuadee) I.被说服者的人格:包括个体的可说服性、智力和自尊。 II.被说服者的心情: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卷入较少,不愿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所以易被说服。 III. 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它指向与自我概念相联系的态度,卷入越深,态度改变越难。 IV. 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 V.个体差异:包括认知需求、自我检控和年龄。 所以: 在沟通过程中分心的听众比未分心的听众

文档评论(0)

W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