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土壤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亚类  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根据主导的成土过程之外,产生附加的、次要的成土过程来划分。 如黑土,其主导成土过程是有机质的积累,次要成土过程若是潴育化过程,则其亚类是草甸黑土,若是白浆化过程,则其亚类为白浆化黑土。 亚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1)同一土类某些性质上的续分 如潮土土类按有无石灰反应和水文条件划分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等亚类; 2)不同土类之间的相互过渡 在一个地域内,由于几种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相互交错和重叠,即可出现两个、三个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土类之间的过渡特性是划分亚类的重要依据。 盐土 草甸土 沼泽土 3)同一土类的不同发育阶段 如红壤土类的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不完整,具A-(B)-C构型的一个亚类。 5、土属  是土壤分类中具承上启下作用的土壤分类单元。它是亚类的续分,又是土种共性的归纳。 土属主要是根据母质、地形、水文等地方因素,以及盐分组成、人为措施等来划分。 地带性土壤亚类中,主要依据成土母质类型划分土属。 6、土种  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发育在相同母质的基础上,具有类似的土体构型、理化性质和熟化程度等一群比较稳定的土壤。 土属内土种的划分主要按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 具体划分进是采取“相同母质看表层质地,相同表层质地看土体构型”的步骤来判别。 例如水稻土按耕层质地分砂田(砂土),砂泥田(轻壤)、泥砂田(中壤)、泥田(粘土)4个土种,相同耕层质地按白塥(漂白层)或白底,青塥(潜育层)或青底,黄塥(黄斑层)或黄底等土体构型再划分为多个土种。如中位青塥砂泥田、白底泥沙田土种。 此外,土体厚度、砾石含量等也是划分土种的依据。 按土体厚度划分3级:即<30㎝为薄层;30-60㎝中层;>60㎝厚层; 按砾石含量(粒径>3㎜为砾石)30-50%的为轻砾石土,50-70%的为中砾石土,>70%的为重砾石土。 7、变种  是土种范围内的细分,划分依据是以典型土种为标准,在质地、耕性、肥瘦等性状上产生的微小变异。 群众常用乌、油、枯、死、冷、僵等来形容。如白散土土种分油白散、冷白散等变种。 (三)土壤命名 1、建国前,我国土壤科学在学习美国时期,运用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土系为基层单元,采用分级命名法。 高级单元采用习惯命名法,低级的土种和土系两级是以地名命名法。 2、建国后,学习原苏联土壤发生学分类命名,改为以土类为基础的连续命名法。 如壤质(变种)厚层(土种)黄土状亚粘土(土属)淋溶(亚类)黑钙土(土类)。 此种命名法能够反映成土过程和主要特性,系统性明确。但较冗长,不便应用。 3、现今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分级命名法。但也出现同土异名,异土同名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统一和完善。上面介绍的都是发生学分类的命名方法。 4、与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相对应的命名法为分段命名法。即土纲、亚纲为一段,土类、亚类为一段。尽量改以往的景观命名为属性命名。 一、填空题: 1、 的研究成果,可反映出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 2、诊断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诊断层和 。 3、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及其对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4、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5、伊万诺娃分类系统的命名原则,仍然采用道库恰耶春建议的 。 6、1975年,美国正式出版的《 》一书,标志着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出现。 7、中国在1991年出版的《 (首次方案)》,属于诊断学分类体系。 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采用的命名方法是 。 第三章 土壤分类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1、诊断层: 2、诊断特性: 三、简答题 1、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体系?各分类体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原苏联发生学分类的主要特点? 3、美国土壤诊断学分类主要特点? 4、简述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简史?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现行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制的原则,以及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划分的依据。 2、三个学派鼎立的时代  俄国土壤发生学派在十月革命以后得到了继承和发展,50年代发展达到一个高潮。 美国马伯特的分类虽受原苏联学派的影响,但始终保持其特点,是控土壤分类的起点。 以库比纳为代表的形态发生分类则在西欧独树一帜,从而构成了50年代三个学派鼎立的局面。 3、美国系统分类兴起的时期  60年代是美国系统分类兴起的时期。 美国系统分类是从1951年开始着手修改,1960年提出第七次土壤分类草案。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