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分形算法 (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的分形算法 ? 小宇宙?2012-08-11 17:46:33 小宇宙 被誉为大自然的几何学的分形(Fractal)理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与动力系统的混沌理论交叉结合,相辅相成。它承认世界的局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一方面(形态,结构,信息,功能,时间,能量等)表现出与整体的相似性,它承认空间维数的变化既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因而拓展了视野。 分形几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B.B.Mandelbrot)1975年首先提出的,但最早的工作可追朔到1875年,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K.Weierestrass)构造了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的函数,集合论创始人康托(G.Cantor,德国数学家)构造了有许多奇异性质的三分康托集。1890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Peano)构造了填充空间的曲线。1904年,瑞典数学家科赫(H.von Koch)设计出类似雪花和岛屿边缘的一类曲线。1915年,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W.Sierpinski)设计了象地毯和海绵一样的几何图形。这些都是为解决分析与拓朴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反例,但它们正是分形几何思想的源泉。1910年,德国数学家豪斯道夫(F.Hausdorff)开始了奇异集合性质与量的研究,提出分数维概念。1928年布利干(G.Bouligand)将闵可夫斯基容度应用于非整数维,由此能将螺线作很好的分类。1932年庞特里亚金(L.S.Pontryagin)等引入盒维数。1934年,贝塞考维奇(A.S.Besicovitch)更深刻地提示了豪斯道夫测度的性质和奇异集的分数维,他在豪斯道夫测度及其几何的研究领域中作出了主要贡献,从而产生了豪斯道夫-贝塞考维奇维数概念。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先驱们的工作只是作为分析与拓扑学教科书中的反例而流传开来。 真正令大众了解分形是从计算机的普及肇始,而一开始,分形图的计算机绘制也只是停留在二维平面,但这也足以使人们心驰神往。近来,一个分形体爱好者丹尼尔?怀特(英国一钢琴教师)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法,创造出令人称奇的3D分形影像,并将它们命名为芒德球(mandelbulb)。 在芒德球极其繁琐的外表下,这个集合实际上是由一种非常基础的算法得出的。那是一种利用复数的算法。就曼德布罗集而言,它是直接由最简单的乘方运算得出的——对复数进行乘方。但问题在于无法在三维空间恰当地扩展数的概念。与复数和平面点之间的关系不同,19世纪的数学家们曾证明,立体空间中的点是无法用适宜传统加法和乘法运算的代数工具来表示的。既然无法定义数字计算,自然也就无法勾画曼德布罗集的三维形象。解决方案之一是在四维空间中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投射到三维空间中。四维空间中的每个点都可与 “四元数”(quaternion)匹配,对它们可以进行传统算术操作。尽管四维空间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利用四元数便能轻而易举地列出与曼德布罗集相对应的算法,之后去掉一个分量,就能使结果显示成三维效果。但这个方案也令人失望,得到的画面比二维图像好不了多少。 为了避开这个难题,丹尼尔?怀特两年前冒出一个古怪的想法。彻底摆脱数学的羁绊,他在三维空间的点与点之间凭空构建出一种“伪分形”。尽管其处理手段算不上中规中矩的乘法,但至少将与曼德布罗集相对应的算法扩展到了三维空间中所有的点。丹尼尔?怀特对几百万个点进行了计算,之后又追加了光影和纹理以体现立体效果,终于,在他的屏幕上呈现出第一个芒德球,形状与严格的曼德布罗集十分近似。遗憾的是,这一结果没能满足他的期望:“图形令人惊叹,但我期望的是更精致的细节。” 尝试并未就此止步。丹尼尔?怀特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分形体论坛上引起了美国一位年轻计算机专家保罗?尼兰德的注意。他接手怀特的研究,对算法进行稍事改动,把反复的平方操作换成更高次方(八次方),从而得到了一系列新的芒德球,指数越高,细节就越丰富。 这个芒德球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下决心要学学分形体,于是乎决定从最简单的分形算法学起,希望与各位共勉。 以下开始介绍几例最简单的分形算法: 一、Cantor三分集的递归算法 选取一个欧氏长度的直线段,将该线段三等分,去掉中间一段,剩下两段。将剩下的两段分别再三等分,各去掉中间一段,剩下四段。将这样的操作继续下去,直到无穷,则可得到一个离散的点集。点数趋于无穷多,而欧氏长度趋于零。经无限操作,达到极限时所得到的离散点集称之为Cantor集。 1.给定初始直线两个端点的坐标(ax,ay)和(bx,by),按Cantor三分集的生成规则计算出个关键点的坐标如下: cx=ax+(bx-ax)/3 cy=ay-d dx=bx-(bx-ax)/3 dy=by-d ay=ay-d by=by-d 2.利用递归算法,将计

文档评论(0)

wuchunjia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