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学》-公开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着佛典的翻译和流传,僧人与文人名士交往的增多,寺院讲经方式的普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方面灌注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魏晋以来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诗歌、散 文,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小说、戏曲,都呈现出与先秦、两汉文学的不同面貌。 其重要的、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文体和佛教理论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生命观念以及佛教宣传方法的冲击、渗透、感染、影响。 文人字号与佛教 王 维 —— 李 白 —— 白居易 —— 司空图 —— 杨凝式 —— 欧阳修 —— 苏 轼 —— 秦 观 —— 周邦彦 —— 摩 诘 青莲居士 香山居士 耐辱居士 维希居士 六一居士 东坡居士 淮海居士 清真居士 文人字号与佛教 李清照 —— 范成大 —— 张孝祥 —— 文征明 —— 唐伯虎 —— 徐 渭 ——  张 岱 —— 袁 枚 —— 蒲松龄 —— 翁同龢 —— 易安居士 石湖居士 于湖居士 衡山居士 六如居士 青藤居士 蝶庵居士 仓山居士 柳泉居士 瓶庵居士  文人字号与佛教 黄庭坚 —— 姜 夔 —— 赵孟頫 —— 黄公望 —— 吴 镇 —— 山谷道人 白石道人 松雪道人 大痴道人 梅花道人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也就是带来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重大变化。 在形式方面,佛教对于律体诗和俗文学〈包括讲唱文学、通俗小说、戏曲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增添两种新成分,带来两种新变化。 一、中国文学如《诗经》等原重人事,庄子散文富于玄思,达观任运,顺应自然,汉赋重描绘山川风物,而佛教不同,主张就人生而观其无常苦空,就宇宙而知其变转幻化,从而为文人开拓了新意境。 二、中国固有文学较少幻想力,很少超时空、超现实的幻想,偏重于写实的描述;佛教则富有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幻想力,表现出浓烈的浪漫色彩,影响所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好大不经,奇谲无已,虽邹衍谈天之辨,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其万一。”(范晔《后汉书》) 一、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二、佛教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 三、佛教导致说唱文学的产生 四、佛教对古典小说的直接影响 五、佛教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六、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学语汇 一、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维摩诘所说经] [妙法莲花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所行赞经] 譬喻说法—[百喻经] 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维摩诘所说经] 谢灵运 萧子良 萧 衍 王 维 《维摩诘经》 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白居易:《酒筵上答张居士》 但要前尘减,无妨外相同。 虽过酒肆上,不离道场中。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每能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维摩诘经》 修行方式:“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槃”,“住世渡脱一切众生”。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方便品》) 大乘精神: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妙法莲花经] ▲ “法华七喻”:火宅、化城、系珠、     凿井、穷子、药草、医师 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佛所行赞经]  五卷二十八品  约9000行 佛教经典的文学性 [百喻经]—譬喻说法   水中捞月   盲人摸象   空中楼阁   渴见水喻   多吃了六个饼 1914年鲁迅施银刻印的《百喻经》 二、佛教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 (一)佛教推动律体诗的产生 四声 八病 格律诗 沈约 王融 周颙 谢朓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体”:古体向近体的转折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