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耐人寻味的虚幻世界
第一节 事死如生
秦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帝王贵族希望死后的生活与生前一样。因此,他们不惜耗费巨资营造陵墓,在陵墓里安放大量供死者“享用”和“劳役”的随葬物品以及俑和动物模型等名器,在陵墓外则安置显示其他地位和权威的石人、石兽等,希望在幻想中的幽冥世界继续享用生前的荣华富贵。
排山倒海的地下兵阵
富有生活气息的汉唐陶俑
气魄深沉雄大的霍去病石刻
南朝石兽、唐代陵墓雕刻
事死如生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共发现四个,总面积25380平方米,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
一号坑长方形,内置陶兵马俑约6000个,由步兵和车兵组合成的三十八路纵队军阵。
一号坑是1974年农民打井时发现的,面积为14260平方米,里面埋藏着陶俑、陶马6000多件。陶俑的高度一般为1.8左右,高者达2米,最低者为1.75米。陶马身长2米,通首高1.72米,和真马大小相似。战车的大小与实用车相同。
排山倒海的地下兵阵
2号坑平面曲尺形,为由步兵、车兵、骑兵,弩兵组成的四个军阵合为一大阵。
3号坑平面早凹字形,为军队的统帅部。
将军俑(陶塑,高197厘米)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出土
此俑头戴燕尾长冠,身着长襦,前胸披甲,神态刚毅自若,颇有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
袍俑头像(陶塑,现藏秦俑馆遗址大厅)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T方二过洞出土
面庞各部的比例合宜,五官大小适度,肌肉起伏变化,眼睛熠熠有神,两片翘起的小胡须,别致风雅。他文静、沉着,情感含蓄、内向。
E:\课件\2011—2012下学期\高一\秦兵马俑
秦俑原来的颜色
原有彩绘的秦俑头部
汉唐陶俑
西汉陶俑擅长刻画人物动态,艺术手法简洁概括,代表作品有西安出土的舞女俑、侍女俑等。
东汉陶俑富有生活情趣,形象生动传神,代表作品有四川出土的说唱俑。
唐俑最具有特色的是三彩俑,三彩俑釉彩斑驳绚烂,题材广泛多样,艺术手法高度写实,其富丽堂皇、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是唐代社会生活、精神风貌的写照。
长袖舞女俑
《长袖舞女俑》195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
女俑五官及服饰施彩绘,形貌端庄,发辫后垂,着右衽长袖舞衣,头部微向右侧,上身稍前倾,右手曲举,左手后摆,长袖飘拂,正在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姿态类似现代藏族长袖舞。舞女的舞衣下摆宽大,使整个雕塑具有一种稳定感。
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1957年四川成都天迴山3号崖墓出土。
此俑表现一俳优正在说唱演出,踞坐一土台上,整个身躯和头部微向右侧,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扁胸凸腹,上身光赤,右臂高举齐眉,手握鼓槌,左臂抱一扁鼓,两臂都戴有饰物。下身着长裤,赤脚,右腿平抬,左腿曲蜷。额前皱纹数道,眯缝双眼,活泼诙谐的表演中透露着憨厚之态。此俑为研究汉代民俗及陶塑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骆驼载乐俑
《骆驼载乐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俑背上有由三个胡人、两个汉人组成的乐舞队。四乐工分坐两侧,中间一胡人在音乐声中起舞。从乐工姿态看,演奏的乐器除现存四弦琵琶外,还应有觱篥、拍鼓、铜钹等胡乐系统的乐器,唐代盛行少数民族的“胡舞”,作品真实表现了当时的习俗。
唐三彩俑中一些表现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盛况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气魄深沉雄大的霍去病石刻
石雕简介: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野兽食羊、卧牛、人与熊、野猪、卧蟾等14件。
霍去病墓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县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任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全景
马踏匈奴
作品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机敏又自信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者的失败;仰卧马下挣扎的武夫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
跃马
这件作品通体借砾石天然形态,略加雕刻,有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意趣。石马豪迈昂扬的前肢腾起,有凌空之势,但基石下部并未凿定,更显得浑然一体,艺术加工部分和石块本身配合得非常自然。
这是一块从山岩上崩裂的条石,棱面交接很清楚,选用这块石头来造型,光与影的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