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 3.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 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如何评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 2.概况: 3.口号: 4.意义: (1)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2)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展示内容 展示小组 (板展) 点评小组 探究一 4组 2组 探究二 5组 3组 探究三 1组 4组 高效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位置 点评 探究点一 黑板 探究点二 黑板 探究点三(1) 黑板 探究点三(2) 黑板 探究点三(3) 黑板 (15分钟) 一组 二组 五组 四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一组 二组 三组 脱稿+2分 探究点一: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探究点二: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局限性: “保清”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性 “灭洋”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探究点三: 材料五“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1.“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当时义和团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 2.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3.“上策”是指“以华制华”,即扶植在华代理人。 中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军民 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维护 黄海海战 国家 三元里抗英 主权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反割台斗争 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③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④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小结: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这些斗争的共同特点 当堂检测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海海战等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3.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联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徐骧 4.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中法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5.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