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第一节 办报是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 康有为倡议办报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主要著作有《康子篇》 、《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 《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 《广艺舟双楫》等。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组织“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 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病逝。他对后世影响深远。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燕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最早的三家维新派报刊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京创办 《中外纪闻》 1895年12月16日在京出版 《强学报》 1896年1月12日在上海创刊(集中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要求) 第二节 国人办报热潮的出现 维新派掀起了国人办报热潮 国人新办报刊的70%属于维新派所办 上海和湖南为维新派办报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四川的新式中文报刊也在该时期发展起来 白话报刊 妇女报刊 文艺报刊 科技报刊 文摘报刊 影响最大的维新派报刊---《时务报》:梁启超、汪康年的合作与争论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维新派的其他著名报刊与报人 《知新报》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南的舆论阵地,也是戊戌变法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纸 《湘学新报》(唐才常)和《湘报》(谭嗣同) 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舆论阵地 报纸要“求新”,成为“助新之具”;要代民立言,成为“民史”、“民口”。 《国闻报》与严复 《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 《国闻汇编》 “求通”思想的提出 “通外情为要务” “百日维新”期间的维新派报刊与报人 维新宣传大大减弱 维新派与顽固派在报馆问题上的斗争 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 特征:全国性、多样性、进步性 意义: “两个突破”: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 “两个开端”: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由此发端 “两个创新”: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 第三节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 作为报人的梁启超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报刊功能与作用 “报馆有益于国事” “去塞求通” 报刊性质与任务 报刊性质多样 (最早提出“党报”见解) 报馆的“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办好报章的条件 “宗旨定而高” “思想新而正” “材料富而当” “报事速而确” 舆论 “舆论之敌、舆论之母、舆论之仆” 健全舆论的“五本” “八德” 然则欲为豪杰者如之何?曰: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 --?輿論之母与輿論之仆 1902年2月8日 “五本”: 一曰常识。就是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报事和论述时有根据,有凭借。梁启超认为,常识是普通学识,它包括:自然界,社会界的重要现象和原理、原则;本国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实;目前陆续发生之大问题、其因果和背景。 二日真诚。至诚才能打动读者,至诚才能形成健全的舆论。怎么做到真诚?就是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 三曰直道。造舆论者,要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要不畏强暴勇往直前。若遇强权威逼便“依草附木”、一味迎合,这样形成的舆论非舆论,而为“妖言”。 四曰公心。不能以个人或党派之私来判断是非。 五曰节制。就是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做偏至之论。 梁启超将以上五点中前三者归为“成全之要素”,后二者归为“保健之要素”。 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指出的“五本”、“八德”,既是对报馆行为的要求,也是对报刊编辑活动及报刊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及道德、行为要求。 一曰忠告。不能对政府或国民不轨正道,不适时势的举动视而不见,应苦口婆心地规劝之。 二曰向导。向导的对象兼政府和国民,为向导者,应“先自识途至熟,择途至精,然后导人”,应“循序渐进,使积趾步以致千里”?[19]。 三曰浸润。浸润与煽动皆为鼓吹舆论最有力的手段,浸润收效缓但更持久,而煽动收效速但弹指旋灭。 四曰强聒。梁启超认为,“立言者,贵其能匡俗于久敝,而虑事于未然”[20]。不能期望对于民众之惰性用一二言就能去除,而是要不厌其烦地再三“反复以谏”以达到规劝成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