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清湾深水航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福州港福清湾深水航道工程。
项目性质:航道新建工程项目。
工程位于福建福清湾东北口门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6′7″,北纬25°41′46″。推荐施工方案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航标工程和锚地工程。工程疏浚总量136.907万m3;水下炸礁工程量为10.138万m3;新设置锚地一处(水域面积为1m2);新抛灯浮13具,拆除旧灯浮2具,新建灯桩3座,改造移位旧灯浮1具,移位旧灯浮2具。
工程施工期:推荐方案疏浚工程施工期约为18个月;炸礁工程需在14个月之内完成;航标工程总工期为1个月。工程总工期按19个月控制。
工程总投资按9162.09万元控制。
1.2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1 水文动力环境
水文动力环境保护目标
水文动力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是福清湾松下港区的已建或在建的港口及辅助设施,并须确保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文动力环境改变不会影响上述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
(2) 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本评价选取了潮汐、波浪、潮流和泥沙来源等指标作为水文动力环境的现状评价因子。结果表明,拟建工程海域具有潮差大、潮流强、风浪大的特点;本海区为半日潮流区,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流具有往复流的性质,且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该海区泥沙主要来源于湾内外的崖岸及岛礁的侵蚀、剥蚀物、部分陆域的水土流失以及强劲海流对海底的掏蚀,且具有沿松下港区向福清湾内部运动的趋势。
(3)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本评价在福清湾7个疏浚区内设置了29个考察点,利用二维正压深度平均流动力模型,研究预测了工程实施对工程所在海域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前后涨落潮过程平均流速流向和最大流速流向几乎未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工程的实施对工程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影响较小。
1.2.2 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
(1) 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保护目标
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同样为福清湾松下港区的已建或在建的港口及辅助设施。
(2) 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评价根据福建省港航勘测设计中心2005年4月在拟定航道和锚地区的水下地形测图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92899部队2005年5月的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探测资料,分别调查了康宏码头水域、鑫海码头海域、元洪码头二期工程海域、航道区以及新建锚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并分析了拟建工程海域的海床演变趋势及航道的稳定性。
工程海域码头区的陆域地貌是以剥蚀残丘为主的海蚀性地貌,海域地貌则以沉积型和堆积型地貌为主,同时沉积状况存在一定区别。其中,航道区沉积物覆盖层以粘土质粉砂和粉沙为主,并伴随有零星礁盘;新建锚地区海底地形平坦,沉积物上层为粘土质粉砂层,下层为泥沙混合层。本海区地质构造稳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海区泥沙来源极其有限,潮流动力条件较为强劲,海水平均含沙量小,海域海床仍将保持持续稳定,为福清湾深水航道的扩建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3)航道营运对工程所在海区的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质量影响预测
航道投入运营后,7个疏浚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淤。其中在牛头湾作业区(即第三、四疏浚区)形成了年平均年回淤量约12cm的较高回淤区;而在山前作业区中的第五疏浚区也形成了最高年回淤量达26.89cm的高回淤区。这些回淤区的出现将会对航道的正常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4) 海洋地貌与冲淤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投入使用后,需要对部分产生淤积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定期维护性清淤,以保证航道的正常运营。
1.2.3
(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是评价海域的水质,并保证水质达到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标准。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本评价现场监测了评价海域10个站位的水质现状,并结合历史数据对拟建工程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工程海域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大多数评价因子均符合海水二类水质标准;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存在较为明显的超标现象;由2006年1月的数据还可发现,无机氮同样存在明显的超标现象,是本海域一类潜在的污染物;同时,COD、PH和重金属在个别站位中已经不符合海水二类水质标准,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 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① 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存在于疏浚及炸礁清渣过程中泥沙入海造成的局部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根据工程分析,由疏浚船只满仓溢流造成的悬浮泥沙发生量为1.38~1.80 kg/s,整个施工过程中预计共产生悬浮泥沙约2.7万吨 ~ 3.5万吨;炸礁清渣过程中泥沙发生量仅为0.03 kg/s。因此,本评价主要对航道疏浚泥沙入海对周围海域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采用二维平均水动力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三个典型施工地点进行疏浚作业时大小潮期间各种潮时前半小时的SPM分布图,其中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