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拓展练习: 结合图片,以文中对春天的描写为基础,选取一处景物,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能够不因出游而耽误公事,潇洒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间,就只有我这样的闲官了。 而这个地方正好离我也近,我的游历将从此地开始,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了。 整体感知 1.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 3.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 4.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你能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 1.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天(稍和) 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静) 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静) 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动) 麦田(前鬣寸许)(神奇的比喻) 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有声有色) 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 潇然与山石草木之间,贴近自然 继续出游。 4. 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你能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他把做官看作“猢狲入笼中”。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但污浊的官场让他尝尽人间冷暖,此后第二年,他便告假还乡,过上隐居的生活。 结构图示 满 井 游 记 城中“余寒”(烘托反衬,欲扬先抑) 满井春色 总起:出游——偕友而出 描写 气象 山水植物 游人 鸟鱼 总结:收获——知所未知 作记缘由:抒写物我交融之感 比喻贴切 融情入景 动静相宜 声色兼备 悠然自得 融情入景 寄托追求 春意盎然 甲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蕊间,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丙:春歌 南朝乐府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丙 各抒己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袁宏道的官职很小,也很清闲,可是他并没有像《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记承天寺夜游》里的苏轼那样,感到忧愁和愤懑,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他并没有贬谪的遭遇,他淡泊名利、鄙弃官场,他的性情比较达观、他真心向往大自然,专情于山水美景,他的思想不够积极,消极遁世等第。 本文的写法: 1、情景交融:都是景语,都是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则是这支赞歌的主题。 2、描写突出景物特点:高柳、山水、麦田,都是典型的北国之春的特点。 写景方法 一.白描的写法 二.拟人的写法 三.生动的比喻 比喻生动:用脱笼之鹄,比成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比喻水光;特别是,用“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来比喻“山峦为晴雪所洗”,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做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罢秀发的“始掠”,准确传达出春天所特有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炼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小结 游记文章,重在写景,本文描写满井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宜;用贴切、新奇的比喻描写各种景物。动静结合,光鲜悦目,色彩缤纷,集中到一点,就是烘托了大自然的春之“喜气”。 1、熟读全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2、课后制作小书签,将你对练习三的感悟凝聚成精美的文字,用正楷或行楷写在书签上。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