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和《浮士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浮士德的善与靡菲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从现象上看是两个,从本质上讲是一体。我们每个人身上,浮士德精神与靡菲斯特性格同时并存。 歌德就十分赞赏法国评论家安培尔对《浮士德》的评价:“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厌的企图,就连那恶魔的鄙夷的态度和辛辣的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是歌德运用辩证法的杰作,它以丰富的哲理意味和寓言色彩,给后世读者以无尽的启迪。 两个形象的辩证统一 浮士德 肯定 创造 善 积极 超我 道德 理性冲动 靡菲斯特 否定 毁灭 恶 消极 本我 情欲 感性冲动 艺术特点 1、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 作方法写成的。使得《浮士德》在 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 度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有机交 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 结合。 2、作品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包容有多 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机的融为一炉。整个 作品中,有抒情诗、哲理诗、散文诗、叙事诗,也 有民歌。 从艺术形式因素上看,一连串抒情的、 叙事的、戏剧的、歌剧的、舞剧的因素,从打油 诗,到三行隔句压韵法到六音部三音格,从希腊神 话,经过中世纪神秘剧、巴罗克的预言剧、文艺复 兴的 假面剧等等,都融汇在其中了。 谢谢观看 自由发展 题材来源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 浮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 签订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 地狱。 无名氏:《浮士德生平》 (1587). 英国剧作家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 莱辛:《浮士德》片断(1784). 克林格尔《浮士德》 (1791). 沙米索:《浮士德》 (1813). 歌德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 叛逆者。 简介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 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 幕,二十七场。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 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 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 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 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 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 两个序幕 (舞台上的序幕) (天上的序幕) 两场赌赛 (天帝—靡菲斯特) (浮士德—靡菲斯特) 五场悲剧 终生追求 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内容简介 天上序幕 全剧总纲: 魔鬼与天帝的对话及打赌 天 帝:“你可认识浮士德?我的仆人!” 梅菲斯特:“不错!尘世的饮食他不爱沾尝。 他野心勃勃,老是驰骛远方, 也一半明白到自己的狂妄; 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 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 不管是在人间或天上, 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 梅菲斯特:“凭什么打赌?你会失去这个男仆, 假如你慨然允许, 我将一步步把他引上我的魔路!” 天 帝:“只要他还活在世上, 我对你不加禁阻, 人在努力追求时总是难免迷误。” 天 帝:“一个善人即使在黑暗的冲动中也 一定会意识到坦坦正途。 人的活动太容易迟缓, 动辄贪求绝对的安逸; 因此我才愿意给人添加这个伙伴, 他要作为魔鬼来刺激和推动人努力 向前—” 知识悲剧(自杀—行动的力量) 浮士德认为自己的知识毫无用处,置身书斋形同牢 狱,使自己与自然隔离。他痛苦得想自杀。他深信自己 这一行动可以使他达到一个理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 浮士德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追求,走投无路,自我 毁灭,而是他为认识真理在所不惜的主观奋斗精神的表 现。同时也是他脱离实际的必然结果。浮士德把自杀看 作一种最后的行动,并以此证明:人的威力不亚于神。 尽管自杀本身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动,但浮士德认识到 行动的意义已是进步。 魔鬼与浮士德的契约 浮士德:“我总是觉得这狭隘的尘 世生活十分苦闷。我觉得生存是一 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 梅菲斯特:“在这我甘愿做你的仆 人,听凭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