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 小说集《彷徨》和《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诗歌集《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成长经历 (一)童年时期的快乐时光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 府会稽县 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从出生到十二岁,鲁迅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的成长经历 (二)少年时期的艰辛时光 1893年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1893年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 1896年,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 这期间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 “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呐喊》自序 鲁迅的成长经历 (二)少年时期的艰辛时光 鲁迅的成长经历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1901年12月鲁迅从路矿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三)青年求学经历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 安桥头是一个水乡小村,位于绍兴县孙端镇西部,距市区约30余里。 安桥头朝北台门,是鲁迅外婆家故居,鲁迅的母亲鲁瑞就出生在这里。台门坐南朝北,三间开阔,前后两进,东西两侧是厢房,后有小园,占地半亩多。鲁迅外祖父鲁晴轩,生育二子三女,小女儿是鲁迅的母亲。 鲁迅小时候经常随母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孩子结下深厚的友谊。 鲁迅外婆的卧室 通宁桥 鲁迅一家摄于1933年的全家福,鲁迅逝世后,他的夫人许广平和爱子周海婴均多次回到绍兴故居及安桥头。 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