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 (1)换热类型: 槽内流体的强制对流换热 定性温度:冷却水平均温度tf=200℃ (并由此查得水的有关物性参数) 特征长度:当量直径 流态: (2)各项修正:因壁温未知,故先不考虑温差修正, 其他修正系数均为1 (3)选用公式:按参数范围同,应选用公式(5-58) 后续计算同例5-5(略) 例2(题6-18): 已知: =10℃的水, 以u=1.6m/s的流入 di=28mm、 d0=31mm、 l=1.5m的管子。管子外表面均匀 地缠绕着电阻带作为加热器,其外包有绝热 层。设加热器的总功率为42.05W,通过绝 热层的散热损失为2%。 求: (1)管子出口的平均水温 ; (2)管子外表面的平均壁温 。 例3(题6-39): 已知:d=2mm,l=100mm,s1=s2=4mm,Tw=340K, T∞=300K,u∞=10m/s, n=25排 求:圆柱束所传递的对流热量. 例4 (题6-44) : 已知:一边长为30cm,内部有电加热装置的正方形平 板,垂直放置于静止空气中,平板左侧绝热。 空气温度为35℃。为防止平板内部电热丝过热, 其表面温度不允许超过150℃。平板表面辐射 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取为8.52W/m2.K 。 求: 电热器所允许的电大电功率。 解:(1)换热类型:为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 组成的复合换热问题 主要求解自然对流换热问题 定性温度:均膜温tm,并由此查得相关物性参数 特征长度:平板长度l (2)计算Gr数,并根据Gr数选用公式(5-79)计算表面 传热系数 (3)计算平板散热量 为自然对流换热散热量与辐射散热量之和 (4)电加热器所允许的电功率即为平板的散热量:P=Ф 作业1:P287 题6-7、6-8 6-16 (约2.6m;183kW/m2) 6-20 (约63℃) 作业2:P290 题6-26 (22.6W) 6-34 (5428kJ) 6-38 (66.04W/m2.K) 作业3:P292 题6-48 (72.6W/m) 6-55 (159.9W;488.5W) 6.4.1 流体横掠单管的实验结果 1、流动特征 流动具有边界层特征,还发生绕流脱体,从而产 生回流、旋涡和涡束。 Re<10时,无脱体 10<Re<1.5×105时,为层流,脱体点在 °附近 Re≥ 1.5×105时,为紊流,脱体点在 °附近 2.换热特征: (取决于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情况) 层流时:随边界层增大,h值渐减,发生脱体后又突增 紊流时:随边界层增大,h值渐减;转变为紊流后突增,后随边界层增大又渐减;发生脱体后又突增。 3、实验关联式 定性温度为平均膜温 tm=(t∞ +tw)/2 特征长度为管子外径 d 适用范围(规定t∞、tw) 其中:Re 中的速度(特征速度)取u∞—通道来流速度 C,n值根据Re值查表确定——P258表6—5 气体横掠其他形状截面柱体时的C,n值见表6—6 式(6-29)则为适用于整个试验范围的关联式。 推荐分段幂次关联式: 6.4.2 流体外掠球体换热实验关联式 式(6-30): 定性温度: 来流温度 t∞ 特征长度: 球体直径 d 实验验证范围(即公式适用范围): 0.71<Pr<380 3.5<Re<7.6×104 6.4.3 流体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管束的应用:锅炉、暖风器、冷凝器、 风机盘 管等专用换热设备中 管束的应用:锅炉、暖风器、冷凝器、 风机盘 管等专用换热设备中 1、管子的排列方式及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顺排:扰动小、h值小;阻力降也小,易清洗 叉排:扰动大、h大;但阻力损耗也大,且清洗困难 管子的排列方式: 叉排与顺排 2. 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