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现代园林(3)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增多,中国的园林事业开始走向世界。这些园林不仅宣传了中国优秀的造园技术和独特艺术风格,还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明轩”在美国安家落户; 又有广州的“芳华园”;北京的“燕园”、沈阳的“沈芳园”、“沈秀园”在德国、英国和等地建成开放; 1989年由上海市赠送给日本横滨市的一座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庭园“友谊园”等等。 * * 避暑山庄(1) 园基址的选择康熙写《芝径云堤》诗中有详细叙述: 康熙北巡避暑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坟墓,没有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的水质很好,因此也很少有传染病。于是亲自骑马顺着弯曲河道到现场踏查测量,决定不拆迁附近的田庄,也不砍伐树木.拟建的园林保持原始的天然风致,不作过多人为建置。 避暑山庄内的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一部分在山区,平原区。其中,有康熙帝题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题名的‘乾隆三十六景’。 * * 避暑山庄的环境特点 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狮子沟,东临武烈河.经人工开辟湖泊和水系整理后地貌环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 * 避暑山庄的环境特点(2) 第二,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揉联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转略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由平绥而逐渐陡峭.山庄的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又联为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能够互为成景对象; 第三,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第四,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端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山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的最精彩的一部分; 第五,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冬天的寒风侵袭;夏日酷暑,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树木,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具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 * * 承德避暑山庄 小金山 小金山是如意湖东岸的一个小岛, 岛上叠石负土,建筑依地势错落有致。岛的最高处建八方形三层高的“天宇咸畅” 阁即金山亭,系康熙三十六景之一。 * * 避暑山庄 烟雨楼 湖区水面约30万平方米,以洲/岛/桥/堤分为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内湖/长湖/如意湖/澄湖8个湖面,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 * * 避暑山庄 南山积雪 此景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建于康熙四十五年,南山积雪亭在山庄的北山上,北枕双峰的上边,站在这里向南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看见承德南边的僧帽山上的白雪。 * * 避暑山庄 外八庙 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利用宗教作为手段,在避暑山庄外围,先后兴建了12座寺庙。因其中8座庙隶属于清廷直属的理藩院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 现在外八庙除包括溥仁寺、普宁寺、普乐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安远庙、殊像寺等7处(另溥善寺已不存)外,尚有广缘寺、罗汉堂等。外八庙多为喇嘛庙。 * * 避暑山庄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下图) 位于避暑山庄正北。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经4年完工,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上图)修建;此庙是外八庙最大的一处,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庙的建筑布局利用山势,自南而北层层升高。 * * 颐和园 * * 颐和园(1) 即“清漪园”始建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很早看中北京西北郊平原腹心地带的万寿山昆明湖这个理想的造园基址。于是借万寿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为皇太后祝寿和疏浚昆明湖整治西北郊水系的机会,拓宽昆明湖的水面,开挖的后溪河(后湖)而形成山嵌水抱的地貌,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乾隆1764年竣工。 颐和园是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行官御苑,占地290公顷; 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东宫门也就是园的正门,其前为影壁,金水河,牌楼;往东有御道通往圆明园。外朝的正殿勤政殿坐东朝西与二宫门、大宫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勤政殿以西便是广大的苑林区,以万寿山山脊为界又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 * 颐和园(2) 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山高出地面60米; 昆明湖南北长1930米,东面最宽处1600米,在清代皇家诸园中算最大的水面了; 湖的西北端收柬为河道,绕经万寿山的西麓而连接于后湖;南端收束于绣绮桥,连接于长河。 * * 清漪园,西湖的一池三山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关于这一点,乾隆《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