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课件大气环流.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的知识点 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 2、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基础差,理解能力欠缺,再者我校学生生源不是特别好,而且还是平行班 因此重在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应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B、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4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二. 教法学法分析 1 .设问式教学 a提出假设条件 回顾总结、得出结论 单圈环流 b否定其中条件之一 分析得出结论一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c否定其中条件之二 分析得出结论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 探究式学习 基本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基本思想:“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3.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 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导入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日本释放的氢弹为什么会对美国造成影响呢? 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过程 ①假设:地表是均匀的、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单圈闭合环流 回顾总结 假设条件:A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B无地转偏向力 C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赤道地区为热源,极地地区冷却,如果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且无地转偏向力,则赤道 与极地间构成一个理想的热力环流圈————单圈环流 0? 30?N 60?N 90?N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2)考虑A、C,否定B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又有何差异? 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一月 七月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单圈环流 地表是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地表是均匀的 气压带风带移动 四、教案设计说明: 1形式:启发思维,双向反馈 2特点: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 繁,层层推进 3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