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风化作用的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岩浆演化 ;一、岩浆形成的条件;二、原生岩浆的种类和起源;(二)原生岩浆上升、侵位和派生岩浆的形成 1. 底辟作用 岩浆体规模大、内部热量高、浮力大,软化顶部围岩 后,向上移动,而围岩向下位移补位,结果形成岩体产状、 结构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形成整合接触关系。 2. 顶蚀作用 岩浆体因浮力作用向上挤压,造成上覆围岩拱起、破 裂,碎块下落,岩浆体向上位移。形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岩墙扩展作用 岩浆体因压力作用沿裂隙向上运移,同时使裂隙扩大。 岩浆运移的上述过程,将改变岩浆组成,岩浆种类多样性、来源复杂性,导致岩浆岩种类繁多、性状各异。;(三)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认识 1.一元论 1928年鲍文(N.L.Bowen)等学者认为自然界只有一种 玄武岩岩浆,其它的岩浆岩是由玄武岩浆分异派生形成。 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地壳中大量存在花岗岩的事实。 2.二元论 1851年Bonson提出有两种原生岩浆(玄武岩浆和花岗 岩浆),但花岗岩浆的认识一直未受重视。 1933年列文生 -列信格和戴里(R.A.Daly)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 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重新倡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 浆两种原生岩浆的论点。 3.多元论 本世纪中期,环太平洋安山岩及阿尔卑斯超基性侵入岩的研究,使人们确信种类繁多的岩浆岩是由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和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而形成的。这几种原生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部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重熔)产生的。 关于原生岩浆及其起源的问题极其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四)原生岩浆的种类   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生岩浆的种类却极为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目前公认的有: 超基性 ——橄榄岩浆(碳酸岩浆?) 基性 ——玄武岩浆 中性 ——安山岩浆 酸性 ——花岗或流纹岩浆;(五)原生岩浆的成因机制;2.花岗岩岩浆 (1)是大陆地壳深部物质重熔的产物。 (2)不同深度形成的花岗岩岩浆性质 有差异。 A. 距地表约10km深度形成活动性很弱 的岩浆,如多数巨型花岗岩岩基。 B. 距地表约20km深度形成活动性很强的岩浆,能够上侵至浅部或喷出地表。 (3)花岗岩岩浆通过同化作用可形成中性岩和碱性岩。 (4)部分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形成。;3.安山岩浆 (1)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分布有安山岩。 (2)玄武质洋壳在海沟向下俯冲约95km 时,玄武岩及上覆洋底沉积物发生 局部熔融形成。 (3)大陆内部的安山岩,是地壳深部约 60km处的岩石局部熔融产生。 4.橄榄岩岩浆 是上地幔物质在约80~160km深度,局部熔融的产物。;(六)局部熔融的概念;二、岩浆的演化; 1. 岩浆分异作用 在晶体尚未晶出的液态岩浆阶段,原来成分均一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降低,依靠自身演化,分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熔的不同成分的岩浆,并进而冷凝成为不同岩浆岩的作用。 主要有: 扩散作用 熔离作用;(1)扩散作用 岩浆侵入围岩后,岩体内部与边缘存在温度梯度,边缘部位高熔点组分先结晶,造成岩浆中该组分浓度降低,破坏了岩浆化学平衡。该组分由内部高浓度区域向边缘低浓度区域扩散移动,导致岩体边缘高熔点组分含量多,内部低熔点组分含量多,结果岩体内部与边缘矿物成分分布不均一。 浓度梯度是扩散作用进行的驱动力。 例如: 岩浆中熔点较高的是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随温度降低优先结晶,使得岩体边部暗色矿物较集中,成份偏基性,颜色较深。 而熔点较低的是铝硅酸盐矿物,如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石英等,结晶较晚,使得岩体内部浅色矿物较集中,成份偏酸性,颜色较浅。;(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