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计算机CPU散热器的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背景介绍 电子原件的发热已经成为了制约微电子技术的瓶颈。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CPU的功率越来越高,有的已经超过了100W。考虑到CPU的几何尺寸, CPU单位面积上的发热量十分惊人。因此,CPU的散热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热 这里主要介绍了: 风冷式:原理、应用、传热强化方法 (对于风冷式散热强化采用的屋檐设计进行了数值模拟,说明了其强化原理。) 水冷式:原理、应用、传热强化方法 热管式:原理、应用、传热强化方法 各种散热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2、风冷式散热技术 2.1 风冷式散热技术的原理 风冷式散热技术是台式计算机中运用最广,也是最为成熟的散热技术。目前绝大多数台式计算机采用肋片散热片与风扇的组合方式实现对CPU的冷却。 热源——CPU 气体流向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这种散热形式的总热阻由接触热阻、导热热阻、对流热阻三部分组成: 因而,要想增强CPU散热效果,就要试图减小这三种热阻。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对于接触热阻: 将散热器与CPU压紧。 将CPU与散热片的表面加工得平整光滑,这样使得二者紧密接触,减少接触热阻。 另外一点就是在接触面上涂抹塑性导热材料,用导热系数相对较高的材料填充散热片与CPU之间的间隙,减少接触热阻。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对于导热热阻: 第一种途径是采用导热系数更高的材料。 我们知道在常见金属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但是价格也十分昂贵。在大多数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散热器的材料主要是铝合金;而在散热量比较大(比如大功率CPU或者超频工作),或是要求稳定运行时(比如服务器),则需采用导热系数更高,价格更高且更难以加工制造的铜制散热器。 第二种途径是采用合理的散热片形状结构。 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考虑导热和对流的耦合,将导热热阻和对流热阻看作整体考虑。所以对于散热片结构的优化将在下面与减小对流热阻一并讨论。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对于对流热阻: 通过对流换热知识,我们知道,流体的流速越高,对流换热能力越强。 因此增加风扇的转速一定能起到减小对流热阻,加强对流换热的作用。 然而在台式计算机CPU散热的应用中,并不是风扇转速越高越好。 首先,过高的转速会带来更大的噪音; 其次,风扇转速过高会显著缩短其寿命,减小系统可靠性;此外风扇转速过高将会消耗更多的功率,这也给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风扇的转速是有限制的,通常情况下转速从1000到8000转每分钟不等。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屋檐型吸热底层的设计: 对于传统的风冷式散热片不论是吹风也好,吸风也好,在散热片的中心区域都会形成一个空气流动较少的高压区(吹风)或低压区(吸风),如果再加上轴流风扇轴心风力盲区的影响,此区域的范围有时可以达到散热片底面积的20%以上,倘若又遇到风扇性能不济,甚至可能整个肋片底部区域的空气流动都非常微弱。此处的空气受两侧气流的影响,运动非常混乱,虽然所形成的紊流可以与肋片进行更多的热交换,但由于流动不畅,热量无法排出散热片外;而且,此处往往是发热设备(例如CPU核心)所处位置,是散热片热量最为集中的部分,如不加以处理,会对性能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屋檐型吸热底层的设计: 散热片 散热片 CPU CPU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屋檐型吸热底层的设计:数值模拟结果 散热器周围空气速度场 (a)未采用屋檐形式设计 (b)采用屋檐形式设计 低速区域较小 低速区域较大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屋檐型吸热底层的设计:数值模拟结果 散热器周围空气温度场 (a)未采用屋檐形式设计 (b)采用屋檐形式设计 等温线较稀疏 等温线较密集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屋檐型吸热底层的设计:数值模拟结果 在数值模拟中,未采用屋檐形式设计的CPU表面温度为361K,而采用屋檐形式设计的CPU表面温度为356K,温度降低5K。这对于CPU散热是十分可观的。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侧吹风设计: 传统的散热器形式多为上吹风或上抽风设计。这样就难免在CPU中间区域产生流动死区——CPU中心处气流速度过慢,阻碍CPU散热。虽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上面提到的屋檐形式设计可以减小这些流动死区,但是这种现象仍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于是一种新型的散热器设计——侧吹风设计开始得到应用。 CPU 散热片 2.2 风冷式散热器的传热强化 放射状设计: 前面提到的散热器优化形式都是以增强散热效果为目的的,而这里提到的放射式设计的出发点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静音效果。 3、液冷式散热技术 3.1 液冷式散热技术简介 优点: 换热能力强 静音 工业应用成熟 缺点: 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液冷散热器需要维护 3.2 液冷式散热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