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篇 尿素 * 第三篇 尿素 * * 第一章 绪论 1.1尿素的性质及用途 性质:尿素又称为脲,分子是为:CH4ON2,分子量为60.056,熔点为132.7℃。在室温下是无色、无味、无嗅的针状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呈斜方棱柱结晶状,尿素易溶于水和液氨,也溶于甲醇、乙醇、甘油、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尿素的用途:主要分为工业和农业两类: 农业:尿素总产量中90%以上主要用作化学肥料,除了做化学肥料外,还可作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辅助饲料。 工业:尿素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合成高聚物材料,其中一半以上用作生产尿素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除此之外尿素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中,同时尿素还用于医药和试剂的生产中。 第一章 绪论 1.2 尿素生产技术发展 1773年化学家Ruelle首次制得尿素结晶。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利用氰酸与氨的水溶液反应,首次用人工方法从无机物出发制的了有机化合物尿素。1868年俄国化学家巴扎罗夫通过加热氨基甲酸铵制得了尿素,为尿素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922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座以氨和CO2为原料的合成尿素工厂。 中国尿素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全国尿素年产能力达2500万吨以上,位于世界前列。 第一章 绪论 1.3 尿素生产原则流程 尿素的工业生产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 2NH3+CO2=NH2CONH2+H2O生成的。 1、反应过程步骤: (1) NH3与CO2混合物形成液相,并大部分以NH4COONH2形式存在。 (2)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 2、工业生产条件: (1)温度:160~210℃;(2)压力:13~24MPa 氨基甲酸铵的脱水并转化为尿素的反应是可逆的并且是不完全的,因而需要 将原料进行循环使用。现代尿素的生产均采用全循环法(即将未反应的CO2 和NH3回收并送回合成塔)。为此生产流程为: 尿素合成 → 产品分离 → 尿素水溶液 → 蒸发 → 结晶造粒 → 尿素 CO2、NH3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 2、尿素的合成 2.1.1 尿素的合成分两步进行: 2NH3(g)+CO2(g)=NH4COONH2(l) NH4COONH2(l)=NH2CONH2(l)+H2O(l) 首先NH3和CO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氨基甲酸铵NH4COONH2,然后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NH2CONH2。 第一步氨基甲酸铵的合成反应速度极快,而且反应相当完全,反应为强放热反应,而氨基甲酸铵的脱水转化为尿素是弱吸热反应,反应速度慢,而且平衡转化率不高,一般不超过50%~75%。 总体来说尿素的合成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液相中进行,尿素生产工艺温度为:180~210℃、压力:13~24MPa。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 2.1.2 副反应: 尿素合成条件还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主要有三个:尿素的水解、缩合和异构化,三个副反应的存在增加了尿素的损失,应减小到最小程度。 1、尿素水解: NH2CONH2+H2O=2NH3+CO2 水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较为显著,因而应力求减小尿液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2、缩合反应: 2NH2CONH2=NH2CONHCONH2+NH3 温度越高,尿素浓度越高,氨浓度低均能促进缩合反应的发生,通常通过增加氨含量来抑制缩二脲的生成。 3、异构反应: NH2CONH2=NH4NCO, 氰酸铵进一步分解:NH4NCO=NH3+HNCO,氨浓度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均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后续蒸发阶段,该反应较为严重。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 2.1.3 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 1、温度: 当氨碳比和水碳比一定,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只决定于温度,在通常的操作条件范围内,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幅度越来越小,当达到某一温度后,转化率反而下降。目前使用的工业流程中的合成温度为180~210℃,两种技术路线。 (1)高温、高压、高转化率路线,优点是一次通过的转化率高,分离循环的负荷较小,能耗较低,但设备费用高。 (2)低温、低压、低转化率路线,动力消耗及设备投资较低,但分离循环方面负荷较大。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 2、氨碳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提高进料的氨碳比,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升高。当氨碳比增加到一定程度,随氨碳比的继续增高,效果逐渐下降。 提高氨碳比的优点: (1)抑制缩二脲的生成; (2)降低物系介质的腐蚀性; (3)有利于调节操作的热平衡。 不利影响: (1)氨碳比升高,物系饱和蒸汽压升高,导致操作压力升高,加大机组和泵的负荷。 (2)提高氨碳比,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但降低了氨的转化率,未反应氨的循环回收,增加了输送设备的负荷,加大了能耗。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 3、水碳比 水碳比较高不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高清版)-B-T 42286.1-2022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车载驾驶数据记录 第1部分:技术规范.pdf VIP
- 4. 光伏厂区通讯培训.pptx VIP
- 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pdf VIP
- 智能优化算法研究课件-上海交通大学+张立新.ppt VIP
- 小学低年级读本第1讲第二课《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说课稿.pdf VIP
- 共同的纽约OneNYC-2050-包容的经济.pdf VIP
- DLT 5418-2009《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程》.doc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血液透析应急流程图.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