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word教育资料
周城扎染技艺及其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周城扎染的历史背景、独特工艺和艺术魅力。着重指出当前周城扎染技艺面临变质、异化的危险处境,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周城扎染;艺术魅力;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57-03
云南大理,文献名邦,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多彩的民间文化,给神州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就是这道风景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一、历史背景
周城村(也称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着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也是云南最大的白族自然村,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8868人。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周城扎染有着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1000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10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二、工艺流程
周城村白族扎染,古称“纹缬染”,俗称“扎花布”、“扎疙瘩花”,是一种古老的印染手工艺,主要以棉、麻等天然纤维纺织成的民间土布作为坯料,从板蓝根的根、茎、叶、皮中提取色素为染料来印染。具体流程为扎、泡、染、晾、拆。
(一)扎
扎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扎花,在当地俗称“扎疙瘩”,即在白坯布上用针线扎个小疙瘩,因扎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图案。常见的图案有蝴蝶花、鸡眼花、小蜜蜂、单双花等等。二是扎工,在扎的环节上扎工尤为重要。扎染的原理是通过被扎过的小疙瘩不能透浸染料保持原来的颜色,而未被扎的布匹会透浸染料上色来形成图底效果。在扎的过程中,有些图案会因为扎得不紧而透浸染料,导致图案模糊不清,失去效果。智慧的白族妇女在扎的时候采用密密的线脚和紧紧的扎线来解决浸染的问题,保证了良好的印染效果。同时,为了造成浸染后色泽深浅不一,形成洇染、泼溅、渗浸、淡化以及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缝缀之后要对每一处“撷”(撮采线结之)。缝缀者的审美情趣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们在缝缀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都各有所别,扎结时扎结的长短、松紧、稀密又各自不同,从而形成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
(二)泡
又称泡浆、脱浆。即将扎好的布匹放入清水中泡三天左右,目的是脱去原来布匹中的浆。由于未被脱浆的布匹在染的过程中不能均匀着色会产生斑点等缺点,影响印染效果,所以泡浆环节也很重要。
(三)染
染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染料,二是染工。周城白族扎染染料大多采用自家种植的板蓝根作为染料,将板蓝根砍碎放入大缸中浸泡。随着泡的时间延长,缸中清水逐渐由浅蓝变成深蓝。巧手的工匠们根据需要将布匹染制成不同系列的蓝色,形成丰富的蓝色系列。另外,还通过添加一些其他染料来调制色彩,如草绿和深绿色。与其他地方的扎、印染不同的是,周城扎染以蓝色系列为主,同时也兼有绿色等其他系列,这是周城扎染的一个特点。在染制的过程中,布匹一般要经过反复印染才能充分上色,即先将布匹放入加热的染料中上色,然后拿出脱水,待半干后再次放入染缸中染色,如此重复八到十次。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很多体力,通常由男子来操作,白族女子负责扎、拆线和整理环节的操作。
(四)晾
经过反复染色后,将染过色的布匹脱水后放到专门的场地晾晒。晾晒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布匹摊平,晾晒场的通风要好,染色的布匹既不能暴晒,也不能阴干。
(五)拆
待晾晒干后,拆掉扎在布匹上的小疙瘩线,即可露出本来的颜色,深底浅花,图案丰富。拆线后再对布匹进行熨烫平整,就完成了整套由扎到染的工序,制成了扎染布。
三、艺术魅力
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白族审美趣好的熏陶,形成了周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