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21课《论语》公开课课件.ppt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21课《论语》公开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六则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论语》 ?2.了解课文中字的读音及意义。 3 了解课文翻译。 孔子肖像 孔子其人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 自学指导(1)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听录音,感受文言文的朗读。 感受文言文的朗读,不认识的字标好字音 自学指导(2) 疏通文意,学会翻译 1.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学习合作小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共同研讨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2 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二则 子曰: “温故 而知新,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 为师矣。” 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 “学 而不思 则罔,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思 而不学 则殆。”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第五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 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二、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自学指导(一) 学生交流上节课所翻译的内容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本课所选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它们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谈学习的?在文中做上记号。 1.本课所选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谈学习 2.它们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学习的?在文中做上记号。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 自学自导(三) 1.这篇课文我们读来可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呢? 有不少语句现在已凝固成成语流传下来。 自学指导(四) 1.就形式而言,你能否从《论语》六则这篇课文概括出《论语》这部著作的特点呢? 2.《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啊? 1.就形式而言,你能否从《论语》六则这篇课文概括出《论语》这部著作的特点呢? 每则中都有“子曰”二字,意思是“孔子说”。《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为主的著作,这种形式有一个称呼,叫“语录体”。 2《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啊? 不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在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和孔子的一些弟子的言论而成的。 小结:《论语》的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宋代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六则一至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问题,四至六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孔子的这些观点虽然是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但至今任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学习上借鉴。 当堂作业 1.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2.给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归类 3.选择题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曰:“学 而 时习 之,不亦 说乎? 孔子说:“学习了并经常温习它, 不也很高兴吗? 有朋 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第一则 (四) 孔子说:“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文档评论(0)

1166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