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1: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例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析】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即用现实之事抒发情感。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析】诗歌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传达“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牛刀小试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 描写方式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动静相谐 (3)虚实相生 (4)点面相结(5)白描工笔 (6)烘托(衬托) (7)渲染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 (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另:从描写内容,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 例2:《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析】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例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静),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动)。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3)、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客观为实,虚构为虚; 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相生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公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与架设专题模拟试卷及解析.pdf VIP
- 面向领域适配任务的样本重要性重加权迁移学习算法体系分析.pdf VIP
- 2025年通信工程师DCCP协议拥塞控制机制专题试卷及解析-判断题.pdf VIP
- 多源异构医学数据库融合下的知识图谱构建数据标准与接口协议研究.pdf VIP
- 分层式联邦学习框架在复杂图像分割任务中的结构优化与协议演化.pdf VIP
- 联邦分布式图学习在黑产风险识别系统中的模型构建方案.pdf VIP
- 面向短视频平台的多模态内容分析与语义理解算法深度研究.pdf VIP
- 战略协议合作框架协议(通用10).pptx VIP
- 2025年招标师投标保证金与履约保证金管理的廉政风险点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