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论文.docVIP

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论文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大西桥镇,是在迥异于现代汉民族文化的屯堡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大部分设施保存完好,至今仍在运行。由于清代以来鲍屯便形成与周围村寨封闭的社区形态,及宗族式的乡村自治管理方式,其发展状况甚少为外界所了解。自xx年以来,随着屯堡文化的兴起,鲍屯水利工程以其保存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水工建筑规划、建筑形式的独特性成为在用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的典范,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规划、工程建筑等视角对鲍屯水利工程的布置、结构特点等进行了梳理,并研究了这_水利体系的运行原理和管理特点,以及屯堡文化背景下其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探讨了可持续利用原则下的保护策略。      1鲍屯乡村水利工程的历史与自然背景      鲍屯及其乡村水利工程约建于14世纪末,即明洪武十五年至三十一年间(1382_1398年)①[1]。明洪武年间,为消灭盘踞西南地区的元朝梁王把匝瓦尔密,明朝30万大军两路进攻,史称“调北征南,,②[2]。元朝残余势力被消灭后,14万征南的军队官兵连带家属留在贵州,实行军屯。此外,还从内地移来大量贫民和流民,称“调北填南”。这些江南地区的留守大军和移民在安顺市修建了很多屯堡及乡村水利工程,鲍屯及其水利系统是其中之一。鲍屯乡村水利工程至迟在明末形成基本完善的工程体系。迄今,工程运行约400年。      鲍屯所在的安顺地区岩溶地貌发育,但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在1200?1400m之间,年降雨量约为1300mm。河谷平地散布于崇山峻岭中,其间有溪流穿过,适宜人类定居,所谓“八山_水_分田”,又称“坝子”。鲍屯就是这样的“坝子”。鲍屯水利工程体系位于长江上游乌江水系的三级支流型江河(鲍屯人称大坝河)上。型江河发源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洞口岩上,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郑家屯、七眼桥、鲍屯等地,由六保进入平坝县后称羊昌河,流经路塘、羊昌等地,至新院入红枫湖,出红枫湖后称猫跳河,至修文、清镇、黔西三县交界处与鸭池河汇合,同入乌江。型江河从鲍屯村西南流入,绕小青山东流,经坝子东南流出,河底不断有泉水补给,水资源条件较好。xx年、xx年,西南地区大旱,农村饮水发生困难,但鲍屯村依然能够自流灌溉。      2鲍屯乡村水利系统关键工程及工作原理      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以型江河为水源,以移马坝为渠首枢纽,采用引水、蓄水、分水结合的方式,将上游河道_分为二,形成老河和新河两个输水干渠、3个水仓、1个门口塘,再经过二级坝,将水量分配到下级渠道,实现了全村不同高程耕地的自流灌溉(图1)。另外,还充分利用河水落差和地形条件兴建多处水碾,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粮食加工的便利,是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体系[3]。      鲍屯乡村水利体系以最少的工程设施满足了灌溉、生活用水和防洪的需要,其工作原理可以用村民一句话来概括:“_道坝,_沟水,_坝田”,即以坝壅水,在河道上形成水仓;沿等高线开渠引水,_条渠道可以灌溉在同一等高线范围内的稻田。坝是节制水量的关键工程,低水位时壅水,达到_定高程后开始泄水。设在坝上不同部位的龙口可在不同水位时过水,是春季灌溉用水高峰之际调节上下游用水的主要设施。      (1)渠首枢纽一驿马坝      驿马坝是由顺坝(与大坝河方向同向)和横坝(横截大坝河方向)构成的“L”型拦河坝,构成了区间蓄水池水仓,深1?2m,水域不大,在水稻栽种用水之际,由其调节水量。顺坝是主坝,长128m,高1.4m,堰顶宽1m,堰顶高1310.4m,坝下为老河,即型江河故道。横坝长30m,高1m,宽0.7m,下为新河。顺坝和横坝上均设有不同高程的分水涵洞或分水口,使不同高程的农田都能获得灌溉水源。汛期大坝河主流由顺坝分流,经老河下泄,少部分洪水入新河。      2)新河及其分水工程      新河是向鲍屯地势最高的耕地供水的干渠,小坝和门前坝是其二级分水坝,向斗渠分水。小坝位于新河中间位置,长17m,高1.5m,堰顶宽1.1m,堰顶高1309.5m。门前坝位于鲍屯南端,长81m,高2m,堰顶宽1.4m,坝顶高1308.5m。坝上设分水龙口,低水时向下游分水。还有暗堰(涵洞),可在水位最低时向农渠分水。门前坝上有水碾房,下有水轮,至今仍可运转。      (3)老河及其分水工程      老河有大小青山堰两道,坝后引水渠分出一支,灌溉鲍屯地势最低区域的农田。大青山堰长60m,高1.6m,堰顶宽1.3m,堰顶高约1306.53m。小青山堰在大青山堰下游250m处,长19m,高1.6m,堰顶高约1306.4m。      (4)水量控制调节的关键工程一回龙坝      新、老河在回龙坝汇合。回龙坝长77m,堰顶宽1.6m,顶高1306.

文档评论(0)

scj112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305713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