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文论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曹丕对当时文坛不良现象的批评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人相轻,暗于自见 2、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2、“四科八体”说: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诗赋欲丽”的意义 在曹丕之前,文学基本上还没有独立出来,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论。曹丕提出“诗赋欲丽”,认为诗歌、赋体应该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说明其看到文学作为艺术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美学特征,认识到文学应该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抒情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文气”说的具体内涵 “气”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概念,其义大约是指宇宙万物的生机、生气、生命力,用之于人,可指生命精神。曹丕“文气”说中的“气”是指作家在禀性、气质、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风貌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曹丕所提倡的“气”与孟子所说的“气”有何区别? 1、孟子之“气”是“配义与道”的道德精神,是道德观念的感性化,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曹丕之“气”是“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的个性精神,本质是个体性的。 2、孟子之“气”是普遍性的,人人都可以有,人人都应该有的;曹丕之“气”则人各不同,完全是特殊性的。 3、孟子之“气”是人为获得的,是长期道德修养的结果;曹丕之“气”是自然具有的,非人为所可得。 4、“文章不朽”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在他看来,文章是治国中的重大事业,文学创作具千载之功,不仅对作家当时的现实生活发生作用,而且能够超越自身时代,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发挥作用。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 激励人们自觉地从事创作,把创作不朽作品当作崇高理想,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论的发展的意义巨大。 思考:“文章不朽”说所包含的生命忧患意识 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 ——曹丕《与王朗书》 相关链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又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结 曹丕的《典论?论文》乃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它宣告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暂时告终,以玄学思想为主导的新的文学理论批评时期的开始。老庄思想经过玄学的改造与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儒家。 四、陆机的《文赋》 陆机(261—303)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赋、文等创作都为时人所重。他给我们留下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文赋》。《文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后来两晋南北朝的文论基本按其路子继续发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为文之用心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 进行文学创作,就要解决物、意、文三者的关系问题。序言里对《文赋》的写作目的及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做了明确叙述。 渊源所自:1.《易传》“圣人立象以尽意。”2.《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3.老庄“得意而忘言”4.魏晋玄学“言意之辨” 2、创作之由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开篇讲到文学创作的酝酿问题,或者说创作冲动的培养问题。 1.伫中区以玄览(如何理解“玄览”?) 2.颐情志于典坟 玄览 出自《老子》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览”,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作“玄监”。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认识道和认识其他事物不一样,要“涤除玄览”,保持心境的清净,排除一切外物的障碍和干扰,采取一种直觉的内心体验方式,即所谓“玄览”。 玄览----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