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从序中的介绍来看,这首词写的是途中遇雨时所持的态度和所得感受,然而,词人实在借此表露自己的人生态度,展示自己的宽阔胸襟。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遇上了只需坦然面对,仕途与人生旅途中也免不了坎坎坷坷,有了这种坦然地态度就能处之泰然,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最终会“山头斜阳却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结: 苏轼词二首 水调歌头 定风波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词鉴赏角度: 一、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二、整体感知大义。 三。鉴赏语言。 四、鉴赏表达技巧。 本文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则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诵读 预习与交流 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完成。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 重点字词: 长记:经常记起。 欹枕: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 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 认得:体会到。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在此指风。 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1. 词中哪些句子写快哉亭周围的景色?这些景色如何?作者在写景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A、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水天相接,夕阳与亭台相映——实写) B、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若隐若现、高远空蒙——虚景实写) C、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平静优雅——静态描写) D、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波涛汹涌——动态描写) 2.词末作者运用关于宋玉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明确:“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快哉风”语出宋玉《风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要胸有浩然之气,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大王、庶人各享雄风、 雌风之别。 苏轼认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就能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然自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就能享受令人快意的“快哉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3.“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塑造了一个搏击狂风巨浪的白头翁形象。面对狂风巨浪,他并不惧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pptx VIP
- T∕ZZB 2086-2021 塑料拖链标准规范.docx VIP
- 2025年文化教育职业技能考试-钢琴调律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docx
- 高清版40篇短文搞定3500词.pdf VIP
- 分流职员申请表标准模板.docx VIP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We're Family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肺保护管理策略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基于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动态危急值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绘本《我家是动物园》.ppt VIP
- 广州数控GSK928TF 车床数控系统 使用手册 速印版2009-5-13.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