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业观念与职业精神 第二讲 人生面临着五大重要时刻 出生 求学 求职 求偶 死亡 职业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影响着个人的整个事业发展 2、影响着个人的家庭幸福程度 大学生可以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社会公德 ——一个有社会公德的社会公民 家庭美德 ——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成员 职业道德 ——一个有职业素养和情操的科技工作者。 一、职业含义二、就业形势三、自身定位四、培养职业精神 主要问题 一、职业的含义 是指人们相对稳定从事的有一定专门职能的有酬工作;是在从事某项有酬工作中获得的社会角色。(个体+社会) 职业活动的过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过程(社会分工:大致1838种) 人生必然打上某个职业特有的烙印,人的生活与其职业同步(个体:经济、个性、发展、贡献) 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发展目标由三个部分组成: 1、要做什么——事业理想——眼高(提升立足点-精英意识) 2、为什么做——社会理想——眼高(提升立足点-感恩意识) 立足点:立事业之志 + 立社会之志 事业与职业——事业发展可以是以若干职业的变换为 线索的 事业与工作——事业发展不单是提供谋生的条件,自 我的提升和潜能实现更重要, 收获:物质薪水+精神酬赏 3、怎么做——行动纲领——手低(找到出发点-实践意识) 出发点:知己 + 知彼 + 踏实 落脚点——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职业的含义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问题一:职业对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一:解决生存问题 ?(选择余地小) 意味二:解决发展成长问题 ?(沉静下来,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学习经历,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然后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 ) 二、就业形势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问题:先就业还是先再择业?(解决生存问题?) 案例一:山东济南大学生另类就业(视频) ——朱军: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的意义恰体现在“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因为,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从而将“使中国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掏粪”。 二、就业形势 疑问一:朱军你怎么不当掏粪工? 疑问二:国家人才真的过剩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疑问三:先就业再择业真的可行吗? 前提:迫不得已! 遗留问题:1、人们一旦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就会对其产生依赖性(即路径依赖);2、重新做出选择,可能会丧失许多既得的利益,如已有的工作经验、资源、地位等(即选择的机会成本);3、上班后,如果面对的是不喜欢的工作,便无法使自己全身心投入,不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那么重新找工作也一样会面临经验不足或不符的现象,同时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二、就业形势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问题:择业、创业?(解决发展成长问题 ?) 案例二:记者体验(视频) 案例三:政协委员辩创业(视频) 创业现象:2003年15%,2009年1.4% 创业瓶颈:(1)资金;(2)知识与经验;(3)人脉 二、就业形势 影响就业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二)自身原因 影响就业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1.大学生供求情况(扩招) 年度 毕业生总数 (万人) 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 (万人) 02—09毕业生总数(万人) 2002 145 50 3053 2003 212 70 2004 280 150 2005 338 300 2006 413 410 2007 495 520 2008 559 730 2009 611 影响就业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1.大学生供求情况(扩招) ——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30万 ——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看,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才会达到“峰值”(758万人),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有增无减”。 ——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趋势看,大有从现在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再到最后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今后几年就业岗位将“有减无增”。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曾形容: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2007年为大学生“就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