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急救处理紧急救护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员急救处理紧急救护法 3.1 判断意识、呼救和体位放置: 3.1.1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图2所示。 (2)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意识,立即送医院。 (3)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注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3.1.2 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伤员意识丧失,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哪怕周围无人,也应该大叫“来人啊!救命啊!”,如图3所示。 注意: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易走样。叫来的人除协助作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即打电话给救护站或呼叫受过救护训练的人前来帮忙。 F图7-2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 F图7-3 呼救 F图7-4 放置伤员 3.1.3 放置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 如伤员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地将其转动,使伤员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以脊柱为轴心,使伤员头、颈、躯干平稳地直线转至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如F图1-4所示。 注意:抢救者跪于伤员肩颈侧旁,将其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解开伤员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冷天要注意使其保暖。 3.2 通畅气道、判断呼吸与人工呼吸。 3.2.1 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通畅触电者的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通畅气道主要采用仰头举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角处,抬起下颏,如图5和图6所示。 注意:严禁用枕头等物垫在伤员头下;手指不要压迫伤员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有假牙托者应取出。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抬颈反而使气道闭塞,因此不要抬颈牵拉过甚。成人头部后仰程度应为90°,儿童头部后仰程度应为60°,婴儿头部后仰程度应为30°,颈椎有损伤的伤员应采用双下颌上提法。 检查伤员口、鼻腔,如有异物立即用手指清除。 3.2.2 判断呼吸。 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开放气道后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见图7。 (1)看:看伤员的胸、腹壁有无呼吸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用颜面部的感觉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 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一旦确定无呼吸后,立即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F图7-5 仰头举颏法 F 图7-6 抬起下颏法 F图7-7 看、听、试伤员呼吸 3.2.3 口对口(鼻)呼吸。 当判断伤员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法是: (1)在保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伤员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套住)伤员微张的嘴。 (2)每次向伤员口中吹(呵)气持续1~1.5s,同时仔细地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说明气未吹进,如图8所示。 (3)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伤员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伤员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伤员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伤员从鼻孔通气,观察伤员胸部向下恢复时,则有气流从伤员口腔排出,如图9所示。 F图7-8 口对口吹气 F图7-9 口对口吸气 抢救一开始,应即向伤员先吹气两口,吹气时胸廓隆起者,人工呼吸有效;吹气无起伏者,则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不足、或气道有梗阻,应及时纠正。 注意:①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约600HMJ(6~7HMJ/kg),大于1200HMJ会造成胃扩张;②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如图10所示;③儿童伤员需视年龄不同而异,其吹气量约为500HMJ,以胸廓能上抬时为宜;④抢救一开始的首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1~1.5s;⑤有脉搏无呼吸的伤员,则每5s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⑥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颌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⑦婴、幼儿急救操作时要注意,因婴、幼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另一方面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3.3 判断伤员有无脉搏与胸外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