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病的若干问题病例 一男患儿,12岁。厌食半年余。症见:精神差,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畏食生冷,食多则恶心、呕吐,偶有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偏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不敢吹风扇,遇风则恶风→平素汗出较多,活动后尤甚。”(健脾益气、消食化痰)2.经方表里之辨汗出、恶风:太阳表虚证 食少、腹胀、畏食生冷、口干不欲饮:寒饮内停之太阴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汤合外台茯苓饮,重白术用量(18g),以温中生津通便。桂枝15g、白芍12g、茯苓20g,党参15g,白术18g,生姜15g,枳实10g,陈皮10g炙甘草10g、大枣5枚。 患者服用3剂后,家人代诉患儿“吃的再多也不知饱了”,恶风汗出症状消失,食纳正常,大便调,病告痊愈。病例2003年初春,朱某,男,35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伴见咳嗽痰少。西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中性略高。患者发热顽固,静脉输入抗生素,口服抗病毒药,及双黄连等均无明显疗效。考虑患者形体壮实。细问患者,平素少汗。此次发病无胸闷心烦。予麻黄汤。生麻黄12g、桂枝12g、杏仁10g、生姜10g、炙甘草5g。嘱患者先煮麻黄去沫以免烦躁。一次煎好,睡前服用。服药后温覆衣被,并准备好擦汗毛巾防止过汗。次日来告知,昨日一身透汗,诸症大减。问是否需要续服,嘱其休息一日,不用再服药。2.经方表里之辨体会 对表证的理解。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中医诊断学) 伤寒、中风(《伤寒论》)一、太阳病的病位和成因 1、病位: 太阳经脉、膀胱腑,肌表营卫,肺 2、成因: 风寒外袭; 少阴之邪阴病出阳,脏邪还腑。 二、有关太阳的生理1、经脉:腑;阳气。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 4、证候分类:①本证:表证(有汗、无汗)、腑证(蓄水、蓄血) ②变证(寒热虚实、脏腑胸腹、气血痰饮) ③类证 5、太阳病的自然病程: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8)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6、太阳病的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六经病欲解时二、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桂枝汤的组成、方义和服法 桂枝 芍药 生姜 甘草 大枣 桂、姜辛温散寒,解表祛邪,合草枣辛甘化阳以助卫阳;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合草枣酸甘化阴,滋养营血。此方为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药后需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发汗。汗出要周遍,出小汗,持续出汗两个小时。 2 、仲景用桂枝汤 ①太阳中风,卫强营弱者(2 12 95) ②太阳病,凡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13) ③太阳表证兼里实热,需先解表者(44 45 164) ④太阳病兼轻度里虚者(42 56)或太阳病兼里虚寒补里后仍需解表者(91 372 387) ⑤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仍在者(15 57) ⑥非外邪所致的营卫失和者(53 54) ⑦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274 276) 3、桂枝汤的使用禁忌 ①典型单纯的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②以酒客病为例提示湿热内盛者禁用: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③以内有痈脓为例,提示毒热内盛者禁用: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4、桂枝汤的加减方和临床应用 ①桂枝加桂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l7) ②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和小建中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③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④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⑤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⑥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⑦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⑧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四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