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
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
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由于作品的结构形
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
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
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
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于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
剧》为例,他 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19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
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
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
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
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
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
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远不能等于社会现实。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
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
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
叫做臆想制造者才是。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
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
义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一切事件与人物,均为表达此意义而存在,是否取材于社会及生活,
根本无关宏旨。
但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说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无关。因为作品的思想,
通常总是跟社会相呼应的。所谓呼应,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与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关系、与社
会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的批评。文学作品有时会响应、鼓动、顺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有
时也会对时代风气提出反面的意见,或对抗或超越,一如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现状有所认同或
批判。一部文学作品,在此必有其选择,只不过这种抉择,我们不宜遽视为作品优劣的衡量
依据,因为反抗或批判有时虽是一桩好事,有时也会变成毒杀苏格拉底与耶稣的愚蠢暴行。
顺从时代思潮,未必是开明;逆抗流俗,也未必即是前进,一切都须审慎考量。至于文学作
品中独立的思想建构与价值呈现,有时候当然会与社会组织有关,像《黑奴吁天录》这类作
品,显然就不是没有黑奴制度的地区所能产生的。然而,作品的思想是否即受社会 “基础”
或“背景”的制约呢?那倒也不见得。反而是愈跟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作品,愈限制了它意
义的可能和流传的时空。一般作品的思想,虽往往呼应了社会的组织关系,但其思想本身也
自能发光,《红楼梦》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摘编自龚鹏程《文学散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的结构形式受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影响,但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明确。
B. 就作品内容而言,作品的取材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总是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C. 模仿现实是作家的梦想,但文字的象征性与作者的主观性决定了此梦想无法实现。
D. 文学作品鼓动、顺从时代思潮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时代风气进行批判更有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着重从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垣曲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pdf
- 原平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pdf
-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含试卷).pdf
-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pdf
- 月湖区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 岳普湖县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 岳西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 岳阳楼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 阅读理解基本技能训练四课时.pdf
- 重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 重庆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含解析).pdf
- 重庆市2020年高考物理仿真预测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一模)数学(理)试题(解析版).pdf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测试卷文综(历史答案全).pdf
-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理综试卷包含答案.pdf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试题.pdf
-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解析.pdf
-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 重庆市江津区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