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精准刷题(1周+1册)全国专用:第2周和答案.pdf

2020高考语文精准刷题(1周+1册)全国专用:第2周和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检测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和发展于东亚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而伴随着农耕族群所建政权的出 现,最迟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下观”和“族群观”。 囿于对周围地理 境的认知和对皇权的崇拜,中国古人将东亚区域称为天下。天 下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周围 境的认知水平而扩展,“天下”也有理想化和现实化的差别。 《诗经•小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对理想化 “天下”的 描述,而史书中常出现的“大赦天下,说的是现实化的“天下,即皇帝政令可以实施的 范围。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描述“中华民族的 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 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可以视为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人理想中“天下”范围的现实理 解,多民族国家中国就是在这一辽阔区域内自然凝聚形成的。 天下有理想和现实之分,“天下的人群也有“夏” “夷之别。较早创建政权的 中原农耕族群,很早就看到了自然 境对人群凝聚的影响,并有了 五方之民的族群划分, 《礼记•王制》就记载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对不同族群的最早认识,这种认识明显有别 于基于种族而来的民族国家理论,其划分的标准不是相貌、肤色等人种特征,而是生产生活 方式,划分的标准属于文化的范畴。 五方之民随着秦汉王朝的“大一统及对农耕族群的凝聚和整合,演变为 “夏“夷两大群体。在两大群体划分的基础上,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将西域的 众多族群分为农耕和游牧,很明显是以中原地区被称为 “汉的族群与草原地区被称为 “匈 奴的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别为标准划分的。中国地理学者胡焕庸以黑河和腾冲为两端, 将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分布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胡焕庸线虽然和 司马迁的划分不完全吻合,但基本上也可以将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分为农耕和游牧两大群体。 回顾中华大地上众多族群和所建政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古人对族群的认 识对处理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朝各代奉行的“因俗而治 “用夏 变夷 “以夷制夷”等政策都基于这些认识,同时这些认识也为不同族群之间的凝聚和交融、 中华民族初步实现的凝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论是称为夏“夷,还是称为 “农耕“游牧,在中华大地上互动的这两大族 群的事迹几乎占据了古籍记载的绝大部分,它们不仅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由传统王朝国家向近 现代主权国家转化,成为其共同的缔造者,同时也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祖先。 (摘编自李大龙《自然凝聚:多民族中国形成轨迹的理论解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古人将东亚区域称为 “天下”,这是因为他们对周围地理 境的认知水平不高。 B. “天下”有理想化天下和现实化天下之分,族群因而也有了 “夏”与“夷”的区别。 C. 中国古人对族群的划分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标准的,其和种族的划分标准不同。 D. 司马迁和胡焕庸以相同的标准基本上将我国境内族群分为农耕和游牧两大群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中国古人对天下和族群的认识为中心,阐述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特点。 B. 文章在阐述古人的“天下观”时,对理想化天下和现实化天下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C. 文章引用《诗经》 《史记》等典籍中的相关材料,使文章既有文化厚度,又有说服力。 D. 对于古人的族群观,文章首先阐述了古人对族群的划分标准,然后分析了其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的“天下”和史书中“大赦天下”中 的天下”,所指范围不一致。 B.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下观”和“族群观”,并且在不同时代,“天下观” 和“族群观”的观点区别很大。 C. 中国历朝各代的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 “用夏变夷”等政策,和中国古人对族群的认 识有较大关系。 D. 多民族国家中国是由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