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25.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
A.土地兼并的缓解 B.自耕农的衰退
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D.商品经济繁荣
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
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
28.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A.经世致用 B.开拓创新 C.旁征博引 D.严肃负责
29.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31.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B.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探索
C.左倾错误弥漫使双百方针开始遭到破坏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32.“在古雅典时代演说术特别发达,尤其是在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里全得需要辩论,一场演说就能抓住人心,大获成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B.演说的功用在于蛊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判决
C.智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D.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33.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34.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0.(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年至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统计,1901年为34种,至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