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国画家乔得龙(Charles Chauderlot)
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也用中国的水墨笔法
记录了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为了生存,
他边画边卖,但他现在很后悔,因为很多
画中的四合院随着新的建设现在已经不在
了。但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和画笔记录
了一些老胡同过去的历史,以艺术形式描
绘出了中国北京老胡同的美丽风情。
“今天,我在寻找创作灵感
的过程中,得以亲身经历这
座拥有千年悠久传统的城市
的变迁。20世纪的风云变幻
未能摧毁北京城,不曾动摇
北京市民精神,我以爱的名
义见证这一切。”
摘自乔得龙“水墨风情”
乔得龙绘画创作的独特之处在于现场实物
写生;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创作。完全采用
中国墨、中国毛笔进行创作;西方绘画透
视法和中国绘画“虚与实”手法的结合。
画家同时从中西两种文化中汲取灵感,探
索出了一种新颖的美学表现形式。 2002
到 2004 年,中国当局特许乔得龙进入紫
禁城未开放地区写生作画,他是首位获得
这项特权的外国人。
用中国墨、
中国毛笔和
中国笔法,
在法国纸上
作画。
“用心来感受这个即将离开我们的老北京, 然后用我
的画笔留住它们消失前的最后一瞬。“ -----乔得龙
火神庙
离后门桥不远处有一座火神庙。早前,在仓库和店铺众多的地方常能见到火神庙。明代,建火神庙的目的在于防御火灾;清代,人们认为神庙的存在能够促进商业繁荣。此处这座火神庙恰处于地安门与鼓楼之间的旧商贸区。直至20世纪初,每到腊月,特别是元旦过后,火神庙庙会的风筝市便热闹红火起来。
火神庙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许多灾民聚集到火神庙里居住。到处是随意搭建的小砖房、小水渠、烟囱、花圃,晾晒的被褥、 衣服等随处可见。 火神庙早已失去昔日的肃静清幽。
火神庙
被棚户区围困的火神庙的屋顶依然隐约可见。
豆腐池胡同68号
院门两边立着一对拴马桩,与前面的一对风格迥异。这对拴马桩更为简洁,两根矮柱的顶部略作雕饰,两面穿孔。
板厂胡同16号
这根矮石柱好像一个似展
非展的纸卷立在地面。它
是一根拴马桩,用汉白玉
制成,顶部还有一雕刻精
细的石环。早前,马主人
拴马时,就把马缰绳从石
环内穿过。旁边的门礅上
刻着顽猴摘果的图案,饶
有趣味。门下方的门槛让
进院者势必抬腿,抖落粘
在鞋底下的阴魂恶鬼。用
于镶嵌门槛的垂直槽依旧
侵袭可见。
锣鼓巷胡同
这座四合院入口处的台阶两旁有两块汉白玉上马石,
骑马者只需登上上马石便可轻松攀上马鞍。
墙根下,有个石磨盘半身陷在柏油路下,这种景象在北京的胡同里常常可以看到。的确,磨小麦、高粱、大米等粮食是石磨最初的基本用途。但屋角靠墙而立的石磨则令有寓意,它寄托着房主人对财富的渴望。
不远处,有一只石刻饮马槽,早前饮马槽旁的古井已经不在了。已废弃的饮马槽告诉路人,这里昔日曾是马匹休憩饮水的地方。近旁有一根拴马桩横躺在地上。
鸡市口胡同
这座院落位于东岳庙附近,曾是一家客栈。院门上至今还保留着从前用来悬挂招牌和灯笼的铁支架。现门前仍剩下唯一的一根拴马桩。
51
号
这只老式竹制童车也可用作日常采购的推车,是在南宫房胡同的一座院落门前发现的。它被拴在院墙的一只石环上。这只石环显然是当年用来拴系马缰绳用的。
南宫房胡同
鼓楼西大街
鼓楼东大街24号
这道院门的一半已经被一堵砖墙堵住。院门前依旧留存有一只雕刻着佛教图案的拴马桩。
护城河西段(由西北角取景)
今天,城墙角下,护城河边,再也见不到房屋、树木的踪影,护城河也禁止游人靠近。
护城河东段(由东华门取景)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曾是皇宫禁地。时过境迁,今天,成群的游客蜂拥而至,畅行于故宫之内,故宫的外部也经历着演变。1998年,紫禁城护城河边依旧能看到沿城墙而建的排排低矮的老房舍。在台北保存的一座19世纪的故宫浮雕模型上,人们找到了这个地区的老房子。1999年,这片老屋被全部拆除。最近一段时间,一场论战围绕此事展开。有人称这一带的老屋的确属于应当保护的古建筑,是早先紫禁城内的清洁工人们居住的,他们在宫苑失火时也协助救火。
在紫禁城西边,皇城之内的北海和琼华岛曾是昔日皇家的后花园。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时任军官,曾在北海的团城居住过。他在《北京的末日》一书中讲述了外国军队如何亵渎了北京的古建筑。今天只需购买一张门票便可畅游北海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北海
积水潭
700 年前,元代人为修建的蓄水湖、成为了北京城最古老的遗迹之一。昔日领导这项工程的为后人所敬仰和爱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积水潭边的汇通祠里缅怀这位元代的水利专家。夏日里的积水潭湖畔,垂钓者随处可见,散步的人们在这里悠然倘佯;冬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