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与旱灾若干问题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的实现;干旱与旱灾若干问题分析提纲;一、干旱、旱灾与社会的关系 ;一、干旱、旱灾与社会的关系;明朝的灭亡: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发生频次高,且呈增长趋势 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连年连季现象突出 受旱率和成灾率逐年上升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发生频次高,且呈增长趋势 1950~2007年,全国发生严重、特大旱灾的年份为22年,发生频次为37.9%,其中1990~2007年间有9年,发生频次为50%,平均每2年全国就有一次,旱灾发生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连年连季现象突出 旱灾往往连片发生,甚至南北方同时受旱或先后受旱,同时还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连季甚至连年干旱突出的情势。;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受旱率和成灾率逐年上升 随着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的要求大幅提高,农业受旱范围扩大,农业受旱率、成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农牧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受旱灾威胁严重,因旱粮食损失呈增加趋势;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情旱灾情势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农村因旱人畜临时饮水困难突出;一、必要性与紧迫性;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水汽循环,直接影响水循环过程,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 ,北方干旱化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 000亿(1990s)。 ;2003年,江南、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伏秋连旱 2004年,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秋旱; 2005年,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 近50年来少见的严重初春旱; 2006年,川渝地区发生严重的高温伏旱;2010年,西南五省出现了特大旱情和旱灾; 2011年,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的冬、春、夏连旱; 2012年春,云南因干旱目前已有254条中小河流断流, 390座小型水库干涸,13州市91县(市、区),631.83万 人受灾,242.76万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作物受灾651 千hm2,直接经济损失23.4亿;干旱和旱灾的概念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认识不足)。 现有对干旱的定义可分为两类,即概念型和应用型。 概念型的干旱定义从干旱的内涵出发来解释什么是干旱,例如降水量长期低于同期正常水平,或某区域的水文条件显著异常等; 应用型的干旱定义则着眼于定量描述干旱事件的特征,例如确定干旱过程发生和结束的时间,干旱的历时、强度等,进而用来分析干旱发生的频率。 ;干旱的类型及指标 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干旱常分为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的指标:降水、蒸发、气温等表征 水文干旱的指标:径流量、需水量、地下水埋深等表征 农业干旱的指标:土壤含水量表征 干旱的内涵:分析研究对象的缺水情况,反映干旱........;干旱的表示: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采用干旱的历时和干旱烈度表征干旱现象。 是否可以增加如受旱面积作为干旱的特征?;干旱的等级划分: 目前尚无各部门一致认可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不同部门采用不同的指标和阈值进行干旱等级判别。究其原因是干旱问题很复杂,目前没有对该现象完全认识清楚....... ;干旱的等级划分:降水指标(农业和牧业的干旱划分标准不同) ;干旱的等级划分:无降雨日数 ;干旱的等级划分:作物缺水率 ;气候地理条件决定了干旱及其灾害长期存在(时空不均) 特定的季风气候和三级台阶地理地貌条件决定了各地水循环特点差异显著,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在时间分布上,大部分地区年内降水60%~80%集中在5~9月的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且往往出现连续枯水年段,天然来水过程与城市、工业、农业用水需水过程不匹配。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分布格局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匹配 ;旱灾影响因素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时空匹配的严重失衡,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干旱及其灾害。旱灾是干旱和抗旱能力共同作用结果 ;发生机理:水分亏缺 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水分(文)循环的认识,大到全球尺度、年代尺度的水分循环过程与干旱的关系认识;小到点(观测站控制面积)尺度、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的水分循环过程与干旱的关系认识。 需同学课后查找资料,认识干旱现象的产生原因........;从被动抗旱走向主动抗旱,采用灾害风险管理,正在摸索中........; 干旱频率计算:干旱特征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