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品味端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弘扬中华端午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风俗,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培养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 力等。 活动过程: 同学们,又是一年端午时,每每这时,同学们总会想到粽子、龙舟、艾叶 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事物。我们中华民族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这个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的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今天,我们就将开启我们的“端午奇妙之旅”。齐读课题: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 第一部分:端午溯源 1.谁知道端午节的由来? 2.出示幻灯。 3.看了上面的资料之后,同学们对端午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了什么了解? 4.大家说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活动的标题:《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其中,有粽叶一词,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粽叶。 5.粽叶的历史(学生可联系自己所带的粽子谈谈) 第二部分:端午习俗 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特点,那么端午节也不例外。同学们能说出几个来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继续我们奇妙的端午之旅——端午习俗。 第三部分:诗话端午 1.在中国解放后,人们把端午节又定名为“诗人节”。纵观中国历史,关于 端午节的诗词歌赋还真不少。 2.古筝配乐响起,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上台进行诵读端午诗词。 3.除了这些诗词,还有些关于端午节的童谣儿歌哩! 4.欢快的音乐响起,同学们齐声拍手读儿歌: 5.诗话端午,除了这诗词,还有故事呢。赶快来看看吧! 第四部分:申遗风波 1.2005年11月24日,韩国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作为了自己的文化遗产。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如果你支持中国,说中国是端午节的发源地的话,那么我告诉你: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韩国最终胜出。 3.不过,请你不要担心,此端午并非彼端午。“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小结,观看视频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而粽叶,也是粽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习俗一: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形状,结成一串,形形不同色色,玲珑可爱。 习俗二: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