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心目中的课堂关键词”主题教育沙龙实录
主持人:王益民
参加人员:英桥国际学校全体老师,通州“名师之路”教育科研班全体老师
沙龙实录:
王益民:“我心目中的课堂关键词”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关于课堂的哈姆雷特。因为有了关键词,课堂变得丰厚;因为有了关键词,课堂变得灵动;因为有了关键词,课堂变得凝练;因为有了关键词,课堂变得成熟……那么,来自通州“名师之路”教育科研班的老师们和英桥国际学校的老师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关键词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徐杰:我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是精致。精致,即:精巧细致。
今天,我仅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这一角度,来阐释我所理解的精致语文。
一、精到妙要的点评。语文课堂的流程,需要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常常观乎其外,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活动的信息并进行迅速、深入地加工、重组、提炼,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捡金、或炼铁为钢,借此推进和调控学生的课中活动,这就是课堂点评的功用之所在。
精到妙要,就是一语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点”在要害“评”在关键;就是看似随意之语,却能点醒梦中之人。精到妙要,还体现在教师别具匠心地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选择与之协调匹配的课堂点评语言。
精到妙要的课堂点评,从作用上来看,有的是含蓄的评判、有的是巧妙的引导、有的是准确的校补、有的是艺术的深化。从语言表现形式上来看,有时用生动的比喻,有时用精当的对偶,有时用形象的引用,有时用强劲听觉冲击的排比反问。如此学生说到哪,老师评到哪,师生对话,浑然天成。
精到妙要的课堂点评,还应该体现在有针对性,不空洞;有丰富内涵,不肤浅;富于变化,不乏味。面对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停滞、定势、中断、旁逸……等问题,教师总能迅速判断,即时点评,“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阔然前行。
二、精当独到的讲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时的讲析是教者的责任;“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此时的讲析是教者的机智;拨开云雾见青天、幽静禅房取真经,此时的讲析是教者高瞻远瞩的指点。
三、精巧顺畅的过渡。课堂教学中精巧顺畅的过渡性语言,一般可以采取这么几个方法来熔铸板块:1、诗意命名,彰显层次。2、不事雕琢,自然过渡。3、板块小结,顺势勾联。
四、精美有力的小结。精美有力的课堂小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中小结,一种是课毕总结,我觉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小结,都要符合这样的要求:精美有力,余味深长。
结中要有“补”。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进行提炼补充式小结,补得及时,也补得必要。结中要示“范”。教师要注重在学生板块活动以后,进行小结,给出一个比较完整而准确的示范性答案,这样做,“放”与“收”巧妙结合,既放手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又能通过示范达到规范训练与规范表达的要求。结中要析“法”。在总结板块的时候,老师还需要经常在学生活动的散点上,归纳提炼出条理清晰的有特色的写作手法。
结要有“不尽”。板块小结,固然是对一个板块的学习活动进行小结,但是,老师的课堂小结,在很多时候,却不仅仅是“结”,而是留疑、留韵、留思,也就是结而不尽,余味绵长。教学语言的“精致”,不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且,它还是通幽的曲径;还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往的桥梁;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还是指引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路标……
?曹海永(通州市金沙小学):我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是真诚。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真诚地对待文本。文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力量。在解读文本中,我力求做到“还文本以本来面目”。比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究竟受了什么酷刑,这是文本的一个“空白”,要不要弥补这个“空白”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所遭遇的酷刑就是“宫刑”,就是让司马迁断子绝孙,这对男人来说是最大的耻辱,因为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学生明白了是这样的一种酷刑,就能更深切地理解司马迁的那种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进而理解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坚定信念和伟大追求。同时,真诚地对待文本还要“虚心地倾听文本”,而不是盲目地搞“拓展”、搞“超越”。
第二、真诚地对待学生。首先,教学环节的预设要真正地“面向学生”,而不是虚晃一枪。比如教学《秋游》《海底世界》这类课文,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会用一段精致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丽、海底世界的奇妙,然后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旅游吧!”而接下去的教学环节,没有一个和旅游有关的。再比如课堂教学的质疑环节,其实有时只不过是教师为了体现“主体意识”“问题意识”的意思。而一旦学生所提问题偏离了教师预设范围,教师就置若罔闻了。例如有教师教学《刘胡兰》,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中有三个字,说出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