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末考试方法指导;目标:
1、针对周四的模拟测试卷进行订正讲解
2、提炼出知识运用的方法
3、针对各种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解题要点
4、进行考前知识汇总与方法指导;4.俗语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靠营养”。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使用
A.K2SO4 B.Ca(H2PO4)2
C.CO(NH2 )2 D.KNO3 ;关于化肥的考点还有:
1、氮肥的化学式的书写: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硝酸铵 氯化铵
2、铵态氮肥不能够与碱性肥料(包括熟石灰和草木灰等)混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铵盐的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
铵盐和易溶性碱反应生成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所以检验铵根存在的方法是:
往某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固体中存在铵根。 ;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无法进行区别
的是
A.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硝酸
B.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盐酸
C.氯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钙、碳酸钠
D.硫酸钠、氯化镁、硝酸、氢氧化钡;跟踪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B将氢氧化铜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D某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SO42-;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跟踪训练(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CaO(CaCO3) KCl(K2CO3) Fe(Cu)
FeSO4(CuSO4) C(CuO) CuO(C)
N2(O2) H2(H2O) NH3(H2O)
CO(CO2) CO2(HCl)
;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
的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的叙述关系的是;周末作业巩固训练6题
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下表中的三组实验,分别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作选择题时的注意事项:
1、仔细分析题目,找出解题关键点
2、头脑要清晰
3、将四个选项逐一分析,不要想当然的选上答案。
4、出现不会的题目时不要慌,可以用尝试法和排除法进行选择。
5、做题时注意随时标记要点,不要凭空想,导致审题不清,出错。;2、无机盐 纤维素 海洛因 蛋白质 淀粉 油脂 维生素C
(1)食物中的 会被逐渐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2) 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并能在人体内储存起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物质。;3.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
(2)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选填字母)。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3.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3)环保小组在实验室用15mLNaOH稀溶液和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
②为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中和,在滴加酸性废水前,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当恰好中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