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和孩子说话.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怎样和孩子说话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有生命力、有思想的个体,和他们的关系就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像驯养畜力那样的或是封建社会下的奴仆关系一样。我们的责任是非常重大而且重要的。用作者的话就是:“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我们老师不是圣人,也不是天使,面对拥挤的课堂、学生的精灵鬼怪、突发的危机,我们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正确的表述是会付出代价),正确处理这一对矛盾体是需要技巧的。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同时不引起孩子的愤怒和反抗。 一、恰当交流的基本原则 就事论事, 绝不攻击孩子的品行——黄金法则 我们来看下面两种不同的做法: 1、一个孩子把颜料弄洒了。 A(攻击孩子品行)老师:你总是这么毛手毛脚的,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小心呢? B(就事论事)老师:奥,我看见颜料洒了,我们得弄些水和抹布过来。 2、一个孩子的数学考试没有及格。 A(攻击孩子品行)老师:你是个聪明的男孩。怎么会考试不及格呢?看来你得好好埋头苦学一番了。 B(就事论事)老师:我很关心你的数学功课,你需要有所进步,我能帮你吗? 在上述情况中,A老师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和怨恨,B老师始终对孩子传达了关心和爱护。前者在制造问题,后者有助于解决问题。 二、生气的艺术 做一名好老师并不意味着就要当一个受虐狂或者殉教者。(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 恪守的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具体策略: 1、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 例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等等。这些言语比“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要安全的多了。既不攻击孩子的品行,也不评价孩子的言行像谁,将来又会有怎样的下场,又能正确、真实的表达自己愤怒的情感。 2、果断声明教育要求,无需长篇大论 例如:老师看见一个同学朝他的朋友身上扔石头。“我看见你做的事情了,我非常不安而且生气。绝对不能抄别人身上扔石头。那样会伤害到别人的。”没有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或者说教,简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愿望就可以了。 3、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愤怒的各种细微差别 当老师生气的时候,孩子们一般都会集中注意力,洗耳恭听,这是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愤怒的独特机会。可以通过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愤怒的各种细微差别。例如:不舒服、不高兴、愤怒、生气、恼火。表达愤怒的字眼虽多,但是要学会使用它们并不容易。因为盛怒之下往往容易说出一些带侮辱性的字眼。什么样的交流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流风格。 相信大多数老师其实对孩子是怀着爱和关心的,他们所欠缺的是用一种恰当的交流风格来表达出他们的爱和关心。 三、合作与自治 1、孩子越独立,对別人的怨恨就越少;得到的自治越多,敌意就越低。为了减轻孩子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 2、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做决定,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抵抗和敌意,从而争取他们的合作。 3、方法一,让孩子自己决定他在学校里的事务。 有一天,教室外面开始下雪了,孩子們爭先恐后跑到窗前观赏,兴奋地欢呼叫嚷。我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要么安静地看雪,要么回座位继续上课。结果他们都停止了叫嚷,安静的愉快的看着外面的飞雪。 对于孩子来说,和成人一样他们都不喜欢发号施令,左右指使,他们讨厌别人侵犯他们的自治权。 方法二,避免发号施令。 A老師:教室里的噪音让人很不舒服。 B老師:统统给我闭嘴。 A老師:数学作业在第60页。 B老師 数学课本拿出来,翻到60页。 A老師:你的书掉到地上了。 B老師:把书捡起来。 A老師:门被打开了。(必要的話可以继续说:需要关上。 B老師:关上门。 B老师总是命令孩子做什么,A老师却避免发号施令让孩子觉得做什么都是自己在做决定,而不是服从成年人多的命令。 方法三,象征性的答应实际上并不能做到的事情。 一位四年级的老师宣读了一则《五个中国兄弟》的故事之后,要每个孩子画一幅画。孩子们画好了,一窝蜂地争先抢到讲桌,叫嚷着要老师看他的作品。 但愿我能一下子都看到你们的画。你们可以和同桌的同雪讨论一下,在我走过去的时候说给我听。 老师没有发号施令,而是答应了象征性的做不到的愿望,还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老师赢得孩子们的合作,又避免花费更多的精力经历一场混乱。 老师要求孩子停止语文拼写练习,进行数学练习。 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