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六人教新课标.docVIP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六人教新课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六 (十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我是小助手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执己见。 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贱的事情。 我是小翻译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杜绝的四种弊病是 。 2.孔子多才多艺的原因是( ) A.因为他杜绝了四种弊病 B.因为上天想让他多才多艺 C.圣人必须要多才多艺 D.因为他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 3.这段话对我们以后的做人做事有什么启迪呢? 弘扬传统文化 袁聿修避嫌却礼品   南北朝时期,北齐人袁聿修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他当了十年尚书郎,从未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被人们称为清郎。有一年,袁聿修奉命去各地巡视,经过兖州时,他的一位朋友在那里当刺史,硬要送一些白绸子给他留作纪念。袁聿修说啥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辞谢信。信中说: 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你虽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这正象一个人路过瓜田和李树下一样,倘若在瓜田提鞋,在李树下整冠,就有偷瓜摘李的嫌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袁聿修的朋友读了信,深为感动,便不再坚持给他白绸子做纪念品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旧社会许多知识分子遵循的避免嫌疑的格言,这一要求在许多情形下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人们是否必须以不入嫌疑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大可怀疑的。生活中常有人因避嫌而不能坚持正义的,常有人不避嫌而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也常有人借不避嫌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看来不入嫌疑间并不能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象袁聿修那样的做法却是早已为人们肯定和褒扬的。 (十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是小助手 篑:音kuì,土筐。 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考考你的智慧 1.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会想到朱自清的散文 。 2.“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 。 3.从第二段话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弘扬传统文化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 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 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

文档评论(0)

高江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