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西医结合导论临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20世纪50年代初,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尚无有效疗法,大部分患者依靠输血维持生命,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再障发病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再障属于中医“虚劳”的范畴,以心脾两虚(气血两虚)为主,提出了补益心脾或补养气血的治疗原则。 中医中药配合输血疗法,治疗再障有效。 有学者总结再障的临床资料,采用增补气血、调理脾肾的治则,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认为补肾药比健脾药的生血作用更为明显。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慢性再障的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注重脾虚转为注重肾虚或脾肾两虚。 根据“肾藏精、主骨”、“血为精所化”、“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亏”理论,治疗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 在再障辨证论治方面,多以复方为主。 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辨证,提出的方剂有: 大菟丝子饮、十四味建中汤、保元汤、 生髓补血1号及2号方、左归饮、右归饮、 活血益髓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病人造血干细胞培养结果采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者: 干细胞缺乏型——雄激素、养血滋肾、健脾温肾法; 免疫介导型——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中药滋阴益肾、凉血止血法; 雄激素反应型——雄激素及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法。 难治性再障——在辨证分型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用丹参、赤芍、川芎、当归、鸡血藤、益母草、三七等。也有大黄遮虫丸治愈难治性再障个案报道,并于80年代后,逐渐受到重视。活血化瘀药可使骨髓微循环障碍减轻,有助于骨髓干细胞的发育、增生、分化、成熟和释放。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多用辨证分型论治,急性多属血分实热,慢性常分为阴虚血热型、脾气虚弱型、瘀血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用水蛭等活血逐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配合平肝阳泻肝火中药。西药用潘生丁、降压灵,治后血红蛋白降至正常,骨髓象改善。 有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见骨髓增生程度及干细胞增生活跃,三系细胞明显增高,皮肤粘膜发红,舌紫,肝脾肿大,脉缓涩,血流动力学及甲皱微循环均不正常,全血粘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确定“真红是典型的全身性血瘀证”,已为活血逐瘀法的疗效所证实,并认为以红系为主的多能干细胞病态增生应被视为血瘀证的本质。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白血病—— 从60年代中期起,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白血病,如北京学者根据泻肝经实火的治则,应用当归龙荟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达80%,并无骨髓抑制副作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引起国际医药界的关注及国际公认。 如东北学者自1972年即开始研究中药砒霜制剂“癌灵Ⅰ号”治疗白血病,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使对“癌灵Ⅰ号”-亚砷酸(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理研究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证明该药能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从而走向凋亡,而对正常细胞不造成损害。 亚砷酸注射液已被研制成国家二类新药。 世界公认这项研究成果达到了治疗 复发型白血病的最高水平。 (六)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白血病—— 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机制——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等首先提出,砷剂很可能直接靶向PML-RARα癌蛋白,从而发挥特异性治疗作用。 借助两种有机砷证实了它们在细胞内可以直接结合MI, RARα癌蛋白,而未标记的三氧化二砷则能竞争性抑制此种结合。 证实砷通过与半胱氨酸形成砷硫配位键结合到PML结构域上,并诱导癌蛋白发生构象变化和多聚化。癌蛋白的多聚化诱发了一系列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最终导致癌蛋白降解,白血病细胞发生分化和凋亡。 (七)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锥体外系疾病与中医“肝”关系较为密切, 肌肉疾病与中医“脾”关系较为密切。 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如中医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认识是因热生风,因风生痰,热痰扰于脑。 安宫牛黄丸——清代名医吴鞠通创制,醒脑开窍。为了适合急症用药,将安宫牛黄丸改为静脉给药,即醒脑静注射液,一般用量为每天40ml,分两次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七)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脑血管疾病——随着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均可使用醒脑静注射液。 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创制,目前广泛用于缺血性中风,崇尚“气为血之帅”理论,重用黄芪(40~60g)益气,桃红四物汤(地黄易地龙)活血祛瘀,气行则瘀去,络通则脑安。 从补阳还五汤演化而来的成药有几十种之多,如血栓通、溶栓胶囊、消栓胶囊、芪龙胶囊等。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