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的辨证施治.ppt

变态反应性皮肤的辨证施治.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药物有当归10 g,川芎10 g,首乌藤30 g,鸡血藤30 g,丹参15 g,赤白芍各15 g,生熟地各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白鲜皮30 g,苦参10 g,猪苓15 g。 ④胃肠积滞型 多见于小儿湿疹患者,常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脐膨胀,夜寐不安,大便异常等。皮疹为淡红或淡褐色斑片,或呈局限性苔藓化,抓后糜烂渗出,病程日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好发于四肢屈侧。舌质红、苔腻,脉滑。 治则为健脾消导、清胃肠积热,常用药有白术6g,枳壳6g,苡仁10g,焦槟榔6g,炒莱菔子6g,鸡内金6g,焦三仙15g,白鲜皮10g,马齿苋10g,黄芩10g。此型用药宜健脾消导为主,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辅。对小儿湿疹,应少用苦寒泻泄及滋补厚腻之品。 4、荨麻疹 (1)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消 风散加减。 (2)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 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风寒证,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 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4)胃肠湿热证 治宜清热祛风 通腑,方用防风通圣散 加减。 (5)气血两虚证 治宜养血祛风,益气固表, 方用当归饮子合玉屏风散 加减。 陈汉章将慢性荨麻疹分三型辨治: ①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②风湿热型,治以祛风清热化湿,方用火炭母饮加减:火炭母、石苇、茵陈、白蒺藜、蝉蜕、苦参、黄芩、地肤子、白花蛇舌草、白背叶根; ③肾虚型 治以益肾祛风解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肾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地黄宜用生地黄;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肉桂、骨碎补,地黄宜用熟地黄。 赵佩玲等将荨麻疹分为4型: ①风热型 治以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血分伏热者加赤芍、紫草、丹皮、凌霄花;湿热郁表加苦参、地肤子、川黄连;便秘加大黄。 ②风寒型 治以祛风散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夹湿者加羌活、独活;风湿偏盛者加苍耳子、晚蚕砂;气虚卫弱遇寒易发者加生黄芪、白术。 ③肠胃型 治以祛风解毒,通腑泻热,方用茵陈蒿汤加荆芥、防风、苦参、苍术、甘草;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实;腹泻者加银花炭、炒黄芩;蛔虫症加使君子、苦楝根皮、乌梅; ④血虚型 治以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血热者加水牛角、生地、玄参、丹皮;气虚者加黄芪、红枣;久治不愈者加僵蚕、地龙。 老中医周百川治疗荨麻疹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虚证中贯穿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以熄风。具体分为: ①血虚受风,治以养血疏风,方用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②血热受风 治以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生地、丹皮、赤芍、紫金皮、银花、连翘、蝉蜕、刺蒺藜; ③表虚营卫不和 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玉屏风散、桂枝汤、当归补血汤合用; ④中虚兼风寒 治以温中散寒,方用小建中汤、升麻葛根汤加当归补血汤。 四、体会 (一)以皮损辨证为主 皮肤病辨证方法虽有多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他觉症状辨证,即皮损辨证。例如通过望诊发现患处皮损为水疱、糜烂、渗出、潮红、肿胀,辨为湿热证;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伴有瘙痒,辨为风热证;皮损干燥、脱屑、苔藓样变,则多辨为血虚风燥证。 如果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症状时,还要结合脏腑辨证。例如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患处时有糜烂、渗液,并伴有面黄、乏力、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等症状则常辨证为脾虚湿盛证。 (二)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同一种病证,由于病情的发展,表现出的证型各异,治疗时应根据所表现出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法,称为同病异治。 例如,急性湿疹糜烂、渗出,应辨为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亚急性湿疹以红斑、丘疹为主,常辨为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慢性湿疹皮损干燥、脱屑、苔藓样变,常辨为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 不同的病证,由于证型表现相同,治疗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称为异病同治。 例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如果都表现为湿热证时,可用同样的治法治疗。 (三)辨证要正确 方药要恰当 辨证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疗效,如果把寒证辨为热证,热证辨为寒证再施以相应的方药,不仅治疗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当然由于病情的复杂,辨证也不都是正确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师。一般来说,治疗有效,说明辨证正确,否则应重新辨证。 在辨证正确的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方药,使理、法、方、药合拍。证型一旦确定,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剂或者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组方。使用方剂时一般很少采用原方原量,常常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或者调整剂量。以便使处方配伍与用量恰到好处。 (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确定证型、治则与方药以后,为进一步提高疗效,还可以根据所诊断的疾病,选加有针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