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 龙姣 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对什么是早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恋爱是不是太早,不应单纯从年龄上看,而要从心理发育成熟的程序来判断。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又是性心理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好感从而渴望结交知心朋友的时期。如果对爱情的真实含义有深刻理解并具有了爱的能力,又能处理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并决心把爱情之树栽培到收获的季节,承诺并有能力兑现爱情带来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此时的爱,就不算早。反之,则可视为早恋。人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来看,要达到上述要求实属不易。他们一般没有条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感情经历往往是处于一种把异性理想化、为排解性压力和寂寞感而眷恋异性的阶段,表现出朦胧的、不确定的 性爱意识。他们披此依恋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多半是对友谊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对陪伴的渴望,并加上浪漫幻想的多重混合的心理活动。 虽说这种恋情与成熟的爱情同样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情感表现,但成持久而真实的爱情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早恋往往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大多是没有结果的; ②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和疾迷,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③早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 ④早恋发于青春期性躁动期,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少男少女缺乏必要的 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 性冲动之下,稀里糊涂地发生并非自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 堕胎的严重后果。正因为这些,所以我们说早恋有害,而家长和老师也为中学生的早恋担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教早恋的青少年:每个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是要谈恋爱,要过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树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象我们这里的杏子,要是没成熟就摘下来好吃吗?人也象果子,要长得成熟,有了学问,会做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时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要是书还没有学习好, 工作能力没有培养好,谈恋爱会有好处吗?陶老的话对我们是很教益的。 当然,也应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人只要一看见男女在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就斥之为早恋。这也是非常不公正的。首先说,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爱慕,是一种正常的 心理现象;其次,异性间的交往也是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益于少男少女的身心成长,角色训练,发挥潜力与特长。男女生在交往中,学会与异性相处的艺术,为他们今后的、择偶、婚姻打下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未来生活的准备吧。至于在交往中,披此产生好感,在一时的冲动之下,偶尔发生了接吻、拥抱或其他身体接触行为,旁人不必大惊小怪,自己也不要产生负罪感或忧心忡忡。只是应当注意增强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把握住分寸,尽量不要发生此类行为,因为肉体的接触会进一步加剧本能的性冲动,把握不住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以及和其他同学的交往中,这样自然就会顺利度过青春躁动.

文档评论(0)

zb823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