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第四章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第一节 热力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 回热(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 ;一、回热加热器的类型及其结构
;;(c) 高、低加热器为表面式的系统;(d)带有两组重力布置方式的混合式加热器回热系统;1;(一)混合式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
混合式加热器因无端差,热经济性高;便于汇集汽水和除氧;
全由混合式加热器组成的系统,每级混合式加热器的水泵应有正的吸入水头,而且需要有备用泵,反而使系统复杂化,又不安全;
面式加热器有端差,热???济性差;
面式加热器组成的系统却全较为混合式的简单,而且可靠;
现在电厂只设一个混合式的作为除氧器,其余的皆为表面式的。;(二) 面式加热器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电厂广泛采用的面式加热器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卧式换热效果好,热经济性高于立式(在同样凝结放热条件下,由于横管面上积存的凝结水膜薄,单根横管放热系数为竖管的1.7倍),结构上易于布置蒸汽过热段和疏水冷却段,布置上可利用放置的高低来解决低负荷时疏水逐级自流压差动力减小的问题等,所以一般大容量机组的低压和部分高压加热器多采用卧式。
立式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和检修,为中、小机组和部分大机组广泛采用。;加热器的结构
加热器由筒体、管板或联箱、U型或螺纹形管束和隔板等主要部件和附件构成。
图4-4~4-5为管板-U形管束式加热器
图4-6为联箱-折形管束
图4-7为联箱-螺纹形管束
图4-8为卧式混合式
图4-9为立式混合式;;图4-5 管板–U形管束卧式高压加热器
1—筒体;2—管板;3—过热段包壳;4—过热段外包壳;5—不锈钢防冲板;6—导流板;7—支撑板;8—拉杆;9—防冲板;10—疏水段包壳;11—疏水段端板;12—疏水段入口;13—疏水出口;14—水室分隔板;15—人孔;图4-6 联箱—折形管束立式高压加热器(带内置式过热蒸汽冷却段和疏水冷却段)1—给水入口联箱;2—正常水位;3—上级疏水入口;4—给水出口联箱;5—凝结段;6—人孔;7—安全阀接口;8—过热蒸汽冷却段;9—蒸汽入口;10—疏水出口;11—疏水冷却段;12—放水口;(三)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结构
目的:为使水在加热时能与蒸汽充分接触,水最后可被加热到接近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一般欠热 1 ℃左右)
结构:一般采用1.淋水盘的细流式,2.压力喷雾的水滴式,3.水膜式等。
若需要满足热除氧加热到饱和温度的要求,可加上鼓泡装置(利用在水中引入比加热器压力高的疏水或其他汽源),其机理详见第五章。加热和凝结过程分离出的不凝结气体和部分余汽被引至凝汽器。
采用重力式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其加热水出口可不设集水室。
对于后接中继水泵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为保证泵的可靠运行,应设一定容积的集水室。; ;;(四) 面式加热器的疏水设备
面式加热器的疏水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 水封管:利用 U 型管中水柱高度来平衡加热器间压差,实现自动排水并在壳侧内维持一定水位。
⒉ 浮子式疏水器:系由浮子、滑阀及其相连接的一套转动连杆机构组成,所示。浮子随加热器壳铡水位上下浮动,通过传动连杆启闭疏水阀,实现水位调节。
⒊ 疏水调节阀:大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多采用疏水调节阀,它的动作由一套水位控制操作系统来操纵,常用的有电动、气动控制系统。
⒋ 新型水位控制器 ;二、蒸汽冷却器的类型
蒸汽冷却器有内置和外置两种
(一)内置式蒸汽冷却器
;(二)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三)蒸汽冷却器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1、蒸汽冷却器作用
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 ↓
加热器出口水温 ↑ ,换热温差 △Tr ↓ ,热经济性 ↑
2、蒸汽冷却器类型
内置式蒸汽冷却器(过热蒸汽冷却段):与加热器本体合成一体(蒸汽凝结部分);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外壳,布置灵活;;(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过热蒸汽冷却段)
优点:简单,投资小;
缺点:冷却段面积小,只能提高本级出口水温,热经济性改善小, 提高0.15% ~ 0.20%;
(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优点:减少本级端差,提高最终给口水温度;换热面积大,热经济性可提高0.3% ~ 0.5%;布置方式灵活;
缺点:造价高。
3、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
水侧连接方式:
(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顺序连接);(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全部给水流经冷却器
并联连接:只有一部分给水进入冷却器
4、外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方式比较
(1)串联连接
优点:进水温度高,换热温差小,火用损小;
缺点:给水全部流经冷却器,给水系统阻力大,泵功消耗多
(2)并联连接
优点:给水系统阻力小,泵功消耗少
缺点:进水温度小,换热温差大,火用损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