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媚俗与反媚俗——转自《名作欣赏》
“媚俗”自德语词汇“Kitsch”翻译而来,在德国的文化语境中,该词是对 19 世纪中后期一种具有流行性和商业性的文化的描述和说明。西方的一些理论家如卡林内斯库、托马斯·库卡尔和艾柯等从词源学上对“Kitsch”一词进行过分析,他们认为“sketch”(素描)、“kitschen”(从街上收泥巴或把家具弄成看起来像古物)、“verkitschen”(廉价出售)这几个与廉价、垃圾、欺骗、轻易获得的快感相关联的单词都可能是“Kitsch”的起源。它的产生与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贵族阶层的下移、民间文化的瓦解、无产阶级教育的普及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都有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在流传的过程中,该词从最初审美意义上的文化现象扩展为特定的艺术形态与美学范畴、极端的政治倾向和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内涵。昆德拉在小说中对媚俗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赋予了媚俗生存方面的丰富内涵,通过人物的生活处境揭示了媚俗何以能够产生并在人类的生活中肆意横行,它在人类生存中的不同表现与造成的结果,反抗媚俗有无可能等等。
一、媚俗的产生与生存的理想
米兰·昆德拉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在小说中直接思考存在问题,表现出对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他用冷峻的眼光打量着隐藏在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灵与肉、重与轻、责任与自由、忠实与背叛等诸多对立背后的人类生存状态,揭示了媚俗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昆德拉看来,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懂得了羞耻,自此以后,人便无法在公众面前赤身裸体。那些羞于展示的东西必须被伪装和转化成另外一副模样,这一行为就是媚俗。换句话说,媚俗就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这种虚假和欺骗源于人类对美好自身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小说中的托马斯之所以要借用古老的神话来为自己的选择制造依据,就是为了让自己的选择看上去顺理成章,也就是让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更有意义一些。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人的生命旅途是一条单行道,人在选择之时无从预知所要面对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性让选择变得盲目。为了对抗这种盲目,人就会自我欺骗。莎宾娜是小说中最清醒的人,在她看来,人若考虑到他人在场,就会伪装自己取悦别人,媚俗也就产生了。同时,由媚俗的根源激起的情感能够让最大多数人分享,它靠召唤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来让人感动落泪。莎宾娜虽然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形象的虚假性,但当她看到她所向往的场景时还是会忍不住落下感动的眼泪。这说明人的生命中尤其童年缺失的某些重要体验会牢牢地刻在意识深处,对这类体验的渴望很容易被唤起。尽管满足这种渴望的画面或事物在旁观者看来会显得矫情又做作,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无限美好的。我们都希望生活在温情脉脉并且充满爱的世界里,这种美好的理想就是媚俗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最大帮手。
二、生存的荒谬与无法逃脱的媚俗
特蕾莎是小说中的弱者,她被命运偶然地抛到母亲所在的没有羞耻的世界里,她努力逃离这种裸体世界,却又处处和它相遇。甚至在十几年后,她依然感觉到她所逃离的母亲的世界正从各个方向向她逼近,把她团团围住。世界在变成一个集中营,就像她和母亲生活过的那样,私生活会被彻底剥夺,她再也无处躲避。作者借特蕾莎的经历道出了生存的真谛:人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上开始人生旅程,有某种命定的、根本性的东西在等着我们,不拼尽全力,就不可能从中逃出。媚俗也一样,不是我们情愿选择它,而是它早已撒好网等着命运把我们抛入其中,我们像受惊的鱼一样奋力挣扎,但却不是谁都可以幸运地重获自由。特蕾莎经常做的那个梦告诉我们:媚俗是掩盖死亡的一道屏风,越不媚俗就越接近死亡。
跟其他三个人物不同,弗兰茨的命运让人略带伤感。他与莎宾娜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他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却义无反顾地一次又一次地撞上去。他的四周充斥着文化和艺术的虚空,他希望通过革命把空洞的讲演和废话从他的生活中清扫出去,使他获得解放。 因此,来自曾经发生过革命的国家的莎宾娜便激发了他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他把一切让他不自在的东西都从他的生活中清了出去。与其说他崇拜的是莎宾娜,不如说他渴望挣脱外界的束缚,而莎宾娜只是他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创造出的虚假动力。弗兰茨死于虚假,尽管他一生都在抗拒谎言。他一直处在迷途之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这难道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当然不是。他对环绕在他四周的媚俗氛围感到厌恶,想要获得解放,偶然出现的莎宾娜点燃了他的希望。凭着对她的虚无崇拜,他参与到了伟大的进军中,当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更大的媚俗时却意外死亡。
三、反抗媚俗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通过托马斯和莎宾娜展示了反抗媚俗的几种可能方式,也一一揭示了这些方式在 执行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阻碍和必然引起的后果。拂开笼罩在人物身上的悲剧面纱,我们可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