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礼仪文书的讳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视礼仪文书的讳饰 ? 讳饰是一种修辞方法。讳,是避忌、隐瞒,对有的事情不敢说或不愿意明说,改用一种浑漠的说法去掩盖;饰,是掩饰、美饰,为避开犯忌的话,改用别的话来装饰美化。所谓讳饰,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出这种事物,而用另外一个说法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讳饰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审美文体中的运用自不待言,在应用文体特别是礼仪文书写作中的运用,也是自古有之。《公羊传?闵公元年》中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为什么呢?“恐犯忌而干讳”。可见,在古代,人们在讲话和写作时就十分重视讳饰的运用。这种习惯或者传统传承至今,一直受到重视,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忌讳虽然极多,当临到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万不得已,就用一种替代的隐语”。他也承认讳饰在实际运用中的必要性。人们讲话,或者写作礼仪文书,是有目的的,要么是为了交流信息、沟通情况、促进了解,要么是表达情感、增进友谊。如果用词、用语不当,“犯忌而干讳”,就会因语害义,适得其反,小则可能伤和气,陷入尴尬,大则可能影响国家、国际事务。因此,在讲话和撰写礼仪文书时,必须注意讳饰的运用,以求最佳表达效果。 ? 一、谨诚讳饰,满足人类渴望受尊重的心理需求 ? 渴望尊重,是一种荣誉感,是人类的高层次情感追求。这种荣誉感引导人们在人格、品行修养方面不断上行,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在讲话和写作礼仪文书的过程中,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既是给予德高望重者应有的敬仰,也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激励:不是人人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吗?但只有自己成为“尊者”,才能得到尊敬。例如: ①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这是卫律诱降苏武时所说的话。原本是说你苏武如果像我一样归顺匈奴,也就会像我一样安享荣华富贵。但如果你不投降,白白死了,又有谁知道你呢?可是卫律不明说“白死”,而是说“空以身膏草野”(白白地把自己的血肉给草原做肥料)。班固援引卫律的原话,自然是为贤者(苏武)讳;卫律为苏武讳,也大有深意。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降匈奴,虽然享有高官厚禄,但“叛臣”的耻辱在历史上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对此,他骨子里是深深的自卑和哀叹,因为他永远地失去了世人的尊敬。因此,对苏武,他既嫉恨,又敬佩。嫉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敬佩则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于是,对苏武就有了关于“死”的讳饰。这里的讳饰,反衬出苏武高贵人格的力量,也是对人类道德选择的一种潜在导向。 生命短暂,死亡永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大多数人对死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所畏为忌,所隐为讳”,对死亡的讳饰因此产生。尤其是对尊者、贤者,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对他们敬爱、敬重有加,对他们的逝世深怀惋惜、痛惜,不忍心也不愿意直说“死”。例如: ②致许遐女士的唁电(略)是女作家丁玲为鲁迅逝世给许广平的唁电。鲁迅是中国人民包括作者所十分崇敬、景仰的人,他的逝世,正如文中所说,是“几十万的青年骤然失去了最受崇敬的导师”,是这世界上殒落了一颗“中国最光荣”的巨星,作者因此而“非常伤心”。但满篇痛悼情,却未见“死”字面,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重,同时对未亡人也是一种尊重和慰藉。 这种讳饰在唁电、悼词、慰问信等礼仪文书中运用得较多,例如: ③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例③的“以身殉职”,用得十分贴切,即起到了讳饰作用,又说明了白求恩大夫逝世的原因――为了革命工作,同时也肯定他的死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纪念的。 ④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悼伯承》) “终于不治”、“辞世”的讳饰,显示了作者的深厚文化素养,既为贤者讳,又深表惋惜,作者多么希望伯承同志病而能“治”,希望他此番远行只是“辞”别,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回到战友和亲人们之间。 从上述这些运用讳饰的范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去者的敬意和对后来人的激励。 亲情是人类生活的首要部分,尊敬和保护亲者、尊长是人类普遍认同的伦理,因此,为亲者讳也是讳饰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礼仪文书写作实践中亦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 ⑤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李密:《陈情表》) 这段文字有两处为亲者讳,一是为父亲讳――不说父“死”而说“见背”;二是为母亲讳――“舅夺母志”。李密(224―287)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晋武帝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因祖母年迈无人奉养,辞不应命,但朝廷不许,催迫甚急,于是上《陈情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