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6章光的干涉.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半波损失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3 分振幅干涉—等厚干涉 振动方向相同 频率相同 相位差恒定 相干条件 一. 相干光 6.16.26.3 光的干涉小结 加强 减弱 二. 光程差 ---将光在介质中走过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的路程。 光程: 加强 减弱 光线经过薄透镜具有等光程性,不会引起附加光程差。(分化面的选取) (1) 分波振面干涉 (2) 分振幅干涉 三. 相干光的获取 杨氏双缝干涉 洛埃镜干涉 干涉条纹随波长,缝宽,双缝的位置之间的变化关系。 半波损失:反射光从光疏到光密介质 等倾干涉 等厚干涉 ---反射光 透射光与反射光光程差互补,注意半波损失。 发散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是同心圆,入射角度越小,对应的干涉级数越大。 ---光线竖直入射 条纹的动态变化分析( 变化时) 应用:增透膜和高反膜。 应用:测量细微的厚度,光学元件平整度等;牛顿环,迈干仪; 6.16.26.3 光的干涉小结 四. 解题思路 1,画出几何光路图 2,计算光程差 3,明暗条纹的干涉条件 4,利用几何关系求条纹宽度,薄膜厚度等 可见光范围400~760nm 干涉级数 6.16.26.3 光的干涉小结 为了庆祝英国王权建立800周年,白金汉宫请摄影师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了张照片,不过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肖像照,而是科技含量颇高的全息立体照片。白金汉宫这次也是花了15万英镑的大价。 由此可见,光学技术对我们的现代什么非常重要。 * 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时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下几个不同的时期。首先是在十七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几何光学时期。1665年,牛顿进行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然而这种学说很难解释干涉衍射等现象。于是就有很多人反对这种微粒说。其中代表性人物是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他说,如果光是微粒性的,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当时人们并没有发现这现象。因此,他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但是在光的波动说中,是假设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但是1887年迈克耳逊用干涉仪测“以太风”,得到否定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成功的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认为光是一粒一粒的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种粒子流称为光量子。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和牛顿提出的粒子是完全不同。牛顿的粒子说中的粒子是遵守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而光量子不遵守经典运动规律,而是遵守电磁运动规律。光量子和电磁波一样,在真空中都是以光速进行传播。而光量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并没有否定光的波动说,而是认为光量子的运动规律和电磁波是一样的。后来,德布罗意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并且指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个假说后来被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由光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对光的认识是否定再否定,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记过。 * *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过在光波的电矢量E和磁矢量B这两种振动中,引起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的主要是电矢量,所以通常把电矢量E称为光矢量,把电矢量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 明暗分布,明的我们称为相干加强,暗的称为相干减弱。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相干加强或者相干减弱呢?当两束非相干的光在空间相遇时,也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