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 暗反应阶段(有无光都可以) 可见光 C6H12O6+H2O 色素分子 C5 2C3 ADP+Pi ATP 2H2O O2 4[H] 多种酶 酶 CO2 吸收 光解 能 固定 还原 酶 光反应 暗反应 光反应 条件:必须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H2O分解成O2和[H],合 成ATP 能量转换:光能转变为不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暗反应 条件:有光无光均可 场所:叶绿体内基质中 物质变化:CO2被固定,C3被[H]还 原, 最终形成糖类;ATP转化成ADP和Pi 能量变化: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储存的化学能 *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子与细胞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知识体系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体的结构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有四条,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的含量明显比类胡萝卜素的色带要宽,色带的宽窄代表了它们含量的多少,位置则代表了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位置越上的扩散速度就越快。 实验讨论: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如果触及层析液,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黄色)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从连续光谱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 注意,植物不能长期处于无光条件下。 叶绿素的形成除了有光照之外,还与镁这种矿质元素有关,没有镁,叶绿素也是形成不了的 叶绿体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结构 小麦叶片叶绿体(电镜) 叶绿体结构示意图 1.膜的堆叠意味着捕获光能机构高度密集,更有效地收集光能。 2.膜系统常是酶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易构成代谢的连接带,使代谢高效地进行。 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膜结构,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类囊体片层堆叠的生理意义 资料分析 “叶绿体的功能” 讨论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3.从资料2可以得出什么推论? 结论 1.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材料用好氧细菌、水绵利于观察、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等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643年,荷兰科学家凡?海尔蒙特把一棵柳树种到一盆泥土里,只给柳树浇水,但五年后它还是长到了74千克。海尔蒙特认为树的生长只需要水。 ■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于水 海尔蒙特的实验示意图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英国)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把带叶的枝条放到水里;阳光下,这些叶子产生氧气。这些叶子在暗处并不产生气泡。 植物更新空气需要光 英格豪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 把绿色植物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一个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蓝色。 萨克斯的实验 (1864年,德国) 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有氧气和淀粉,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来自于二氧化碳还是水呢?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1948年,美国科学家梅尔文?卡尔文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素的变化,从而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光能 叶绿体 光合作用原料 光合作用产物 光合作用的场所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睾丸扭转--精品课件.ppt VIP
- 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doc VIP
- CB-T 4537-2023船舶行业企业隐患治理管理规定.pdf VIP
- YY_T 1453-2016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 I型胶原蛋白表征方法.pdf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PPT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拱形屋面板高支模专项方案1.doc VIP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船舶行业企业隐患治理管理规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