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空间分布上看: 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范围普遍且较均匀; 地表水可看作线状补给,局限于地表水体周边。 从时间分布比较: 大气降水持续时间有限 地表水体持续时间长 两种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特点 就其水源而言,地表水是由大气降水转化而来的,即使对于干旱山间盆地,作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水,仍然来源于山区降水,或以冰雪形式积累起来的高山降水。因此,从总体上说,降水量的多寡决定着一个地区地下水的丰富程度。 认为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也可能存在相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接受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的条件不同: 潜水:在整个含水层分布面积上都能直接接受补给 承压水:仅在含水层出露于地表,或与地表连通处方能获得补给。 因此,地质构造与地形的配合关系,对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影响很大。 含水层出露于地形高处,充其量只能得到出露范围大气降水的补给(图a); 出露于低处,整个汇水范围内的降水都有可能汇集补充(图b)。 切穿承压隔水顶板的导水断层,在地形有利的条件下,能将大范围内的降水引入含水层(图c)。 汇水区的大小影响潜水含水层的 补给(图d)。 (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的确定: Q=X·a·F·1000 式中:Q—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 X—年降水量; a—入渗系数; F—补给区面积(km2)。 1.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确定入渗系数α常用方法: (1)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地中渗透仪的基本结构。 在若干个入渗皿中放入代表性原状土柱,以水位调节管控制不同的地下水位埋深。 经过若干年观测,可以得到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及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降水入渗系数α,作成图表可得出各种条件下α值的大小。 河南郑州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 试验土柱 地下观测室 (2)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 地下水水平径流、垂向越流、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的地段: 在不同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观测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抬升值并测定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μ,即: 2.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量 基岩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情况复杂 例如,在岩溶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常相互转化,因此单独求算山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很困难。 通常做法:统一求取山区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山区的入渗系数a: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Q—年地下水排泄量;f—汇水区面积(km2)X—年降水量; ①可选取典型地段,测得相应的Q、f、X值,用上式求得a值。 ②a值已知,可求取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 Q=X·a·f·1000 (四)凝结水的补给 凝结作用: 饱和湿度随温度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相等。 温度继续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作凝结作用。· 夏季的白天,大气和土壤都吸热增温; 到夜晚,土壤散热快而大气散热慢。地温降到一定程度,在土壤孔隙中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绝对湿度随之降低。 由于此时气温较高,地面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土中为大,水汽由大气向土壤孔隙运动,不断补充,不断凝结,当形成足够的液滴状水时,便下渗补给地下水。 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但是,高山、沙漠等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如撒哈拉大沙漠昼夜温差大于50℃,凝结作用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不能忽视。 据报道,我国内蒙沙漠地带,在风成细沙中不同深度均有水汽凝结。 (五)含水层间的补给 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的通路时,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的含水层。 隔水层分布不稳定时,在缺失部位的相邻的含水层通过“天窗”发生水力联系。 通常基岩中隔水层分布比较稳定,因此,切穿隔水层的导水断层往往成为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联系通路。 穿越数个含水层的钻孔或止水不良的分层钻孔,都人为地构成水由高水头含水层流入低水头含水层的通道。 越流的概念: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 越流的发生: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 越流补给量的大小: 根据达西定律,在一维流动条件下,单位水平面积弱透水层的越流量 K—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I—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 HA—含水层A的水头; HB—含水层B的水头; M—
文档评论(0)